—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原创评论] 保护“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值得推广
2020-03-25 11:41: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四川印发《四川省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方案》。本次所涉及的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主要指具有历史传承和民族或地域特色、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传统制作技艺及相关产品,是创造性的农村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具有工业化生产难以替代的特性。首批包括传统晒醋技艺、酱粑酱油酿造、传统手工腊肉腌制、烟熏牛肉传统技艺、蜀绣羌绣传统技艺、黑砂技艺、竹编草编技艺等40余项。(3月24日《成都商报》)

  保护和传承农村生产生活遗产,这种做法比较新鲜,值得推广。长期以来,许多地方十分重视保护农村物质文化遗产(如农村文物、乡土建筑、古代遗址等),以及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节庆、传统文艺、传统医药等),还有文献类遗产(如家谱、村志、乡土知识读本等)。然而,对于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却普遍重视得不够,或者只是在喊“保护”,行动上却裹足不前。

  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也就是主要使用手工劳动的传统制作技艺及相关产品,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工业化生产到来前,使用手工劳动的传统制作技艺,撑起了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促进了人们就业增收,推动了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进入工业化生产时代,一些手工生产生活技艺虽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们是历史上一代又一代先民创造并保存下来的财富,一代又一代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保护和传承。

  曾在网上看到一篇报道,说的是,乡村手工粉条曾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贡献了很多美味的食品;然而现在,乡村手工粉条几乎全面消失,即使宣称“手工”,也未必是真实的。工厂生产出来的粉条无论是品相还是味道,总让人觉得缺乏原有的味道。又如传统手工腌制腊肉,总容易让人想到家乡的味道,从而口舌生津;而工厂批量快速腌制出来的腊肉,大功率的烘干机和恒温烤箱代替了柴火,让人觉得少了那股子“烟火气”,吃起来不对味、不够香。

  因此可以说,保护和传承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不仅是保护和传承手工劳动时代的历史见证,而且是保护和传承农耕时代的文化财富,还是在捍卫我们的“舌尖美味”。更何况,保护和传承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可以对农村经济发展赋能助力。在全面工业化时代,一些地方以创造性的农村手工劳动和因材施艺的个性化制作,反而在竞争中胜出,在财富创造上日益显示出更强劲的实力。

  如何保护和传承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四川提出,建立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落实保护和传承措施;扩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传承人队伍;支持传承人群学习交流培训;提高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品牌价值;支持传承和创新传统技艺;拓宽农村生产生活遗产的推介、展示、销售渠道。首批重点支持20个县(区)开展40余项传统生产生活技艺的保护传承。期待这些地方把生产生活遗产资源就地转化为经济优势。也期待其他省份在这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