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探索与实践

发表时间:2018-12-19 15:51: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为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进一步加强改进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今年三月以来,达州市达川区在全区西部脱贫引领区,以陈家乡大田坝村为试点,探索建立起了“新时代讲习所”“品德银行”“高龄堂”三个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载体(以下简称“达川区三个载体”),为脱贫攻坚和布局乡村振兴,在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上做出来一定贡献,目前该区正在以此三个载体为核心活动内容,试点开展全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以更好地推动农民全面发展、农村全面进步贡献力量。

  一、“达川区三个载体”的创新背景

  新时代新要求需要新的举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深刻阐明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特点规律和基本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来,如何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各地响应党的号召,顺应历史发展必须直面的课题。

  新农民新农村需要新的方法培育

  达川区同四川各地一样是一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多年来,人口的流失、土地的撂荒、房屋的破败和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勾画出农村全貌。建设新农村关键在人,只有增强农村的吸引力,才会有人来发展农业、建设农村。在当前的传统农业向新型农业转型期,面对改革开放四十年后的“打工二代”“打工三代”回乡农民,培育农村新技术和良好民风乡风,建设新农村,实现乡村振兴也是一个重要课题。

  二、“达川区三个载体”的创新内容

  “达川区三个载体”是区委区政府今年年初给予区委宣传部围绕“感恩奋进 五崇尚五反对”在脱贫引领区打造示范点的工作任务,是立足区情做出的工作创新和探索。三个载体各有侧重、又互有补充,从实践来看,已经成为我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新时代讲习所“八讲八有”培育了新农民

  达川区新时代讲习所“八讲八有”具体内容是:讲思想,有方向;讲国情,有梦想;讲党史,有担当;讲政策,有思路;讲法律,有敬畏;讲感恩,有激情;讲技术,有本领;讲新风,有精神。

  讲习所的“八讲八有”主要有以下特点和做法:

  一是着力提高农民思想政治素质。我们把筑牢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整合“乡村喇叭”宣讲小分队、基层理论宣讲员等人才资源,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政策宣传教育,以讲习所集中学习为主,辅之以院坝会、走村入户等形式,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入脑入心,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利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契机,开展“脱贫攻坚话党恩”和“回眸40年,拥抱新时代”成果展、书画图片展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看展览结合起来,用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的变化,引导农民从内心深处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更加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二是着力提升农民道德素养。我们指导各地建立起适应村情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发挥其在民间事务的调解、监督和服务作用,遏制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让道德是非标准更加鲜明,让道德评价评判更加有力,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同时注重榜样引领,持续开展“五好一新”身边好人评选、选树,讲好美德故事,传播美德力量,用身边好人的感人故事和可贵精神,引导农民自觉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社会新风。

  三是着力提升农民法治意识和新技能。我们借力达川区在脱贫攻坚中,实行了“一村一法律顾问”“一村一农技员”的做法,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一是大力普及农村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常用法律法规,引导农民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维护权益;二是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普及教育,将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经营管理知识与科学知识普及有机结合,引导农民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观念,提高创业本领和致富能力。

  品德银行“存和兑”培育了新风尚

  达川区乡村以前均建有爱心超市。一度时期以来,爱心超市在引导农民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发挥了积极作用。“超市”的中心词是“买和卖”,经过思考,我们改为以“存和兑”为中心词的品德银行,并把“嘉言善行存进来,油盐酱醋兑回去”印制到品德银行的牌匾上,让村民一目了然品德银行的目的和做法。这就用存和兑两个实体手段,把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村民的日常生活物资需求紧密联系起来,运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辩证法观点,村民以德积分,以分换物,引导广大村民举止文明、和谐乡邻、勤劳致富、乐于助人、孝老爱亲,营造淳朴和善乡风民风,促进农民在良好习惯和文明乡风形成的制度约束向自我约束到自觉约束逐渐转变,努力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打下良好的“人”的基础。

  高龄堂“孝和善”孕育了村居新和谐

  达川区是孝善文化之乡,也一直有尊老爱老的传统。高龄堂是我区着力打造的一个村民活动中心和志愿服务阵地,是深化达川区孝善文化建设大区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实现“敬老传统、代代相传、代际和谐、老少共荣”的有力手段。在新农村建设和脱贫攻坚中,我区各地新建了不少村民聚居点,如何让村民们在新聚居点里尽快和睦共处、安居乐业,我们萌生了建“高龄堂”为村民活动中心的想法,并用“天下高龄皆父母,人间晚辈尽子孙”理念,教育引导村民敬老、尊老、爱老、助老。高龄堂内既有敬老、尊老文化氛围熏陶,又是老年人健康娱乐场所和情感交流集中地,还是帮老、助老的志愿服务站和便民服务站。利用“三义三展”和“我为老人洗个脚”等活动,运用“重阳节”“敬老月”等重要节点组织志愿服务者开展敬老爱老活动,营造起全社会都来关心老人、帮助老人的浓厚氛围,用“家家都有老,人人都要老”打造出了农村村居的新和谐。

  三、“达川区三个载体”的主要作用

  “达川区三个载体”,契合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目的和要求,是我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生动实践,它具体发挥好了以下作用:

  成为传播新思想的主阵地

  我们利用新时代讲习所这个载体,依靠区委党校教师、机关党员干部、“乡村喇叭”宣讲小分队等力量,不定期深入基层,组织农村党员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他们领会掌握这一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自觉维护核心、拥戴领袖,更加自觉地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持续、规范地开展新时代讲习所工作,有利于我们提出的“组织起来,行动起来,听党话,跟党走”目标的全面实现。

  推进乡村移风易俗的新手段

  为落实好省委提出的“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目标任务,结合实际,2017年3月,我区针对性地开展了“五崇尚五反对”活动。工作目标的提出,必须要有深入持久地活动促进效果。新时代讲习所、品德银行、高龄堂三个载体在我区践行“五崇尚五反对”培育崇德向上乡风文明上,实现了宣传教育、结合融入、实践养成、示范引领等方式的互补,我们指导建立的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等群众自治组织,运用村规民约,在破除封建迷信、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厚葬薄养、天价彩礼等不良风气上发挥了极大作用。同时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农村个别人弃老抛残行为,依法打击黄赌毒黑拐骗,使社会风气更加清朗。

  建起志愿服务的新基地

  我们打造的高龄堂,有利于帮助新建聚居点村民发扬“亲帮亲、邻帮邻”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志愿服务。我们推广的“天下高龄皆父母”理念,主要是引导年轻者关心、帮助老龄人,低龄老人关心、帮助高龄老人,广泛普及“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现代志愿文化,坚持以“邻里守望”为主题,组织开展亲情抚慰、生活帮助、扶贫帮困等志愿服务活动,引导更多的村民参与志愿服务。我们打造的新时代讲习所,在“讲技术、有本领”环节,我们把先懂先试的农民培育成志愿者,在精准扶贫、科技兴农中,利用其常住优势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农村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以上活动改变了以前的农村单单是志愿服务的接收地状况。实践证明,活动场所既能承载外来志愿者开展活动,又能让农村自己的志愿者有用武之地,培养起农村自己的志愿服务组织,实现志愿服务经常化、便利化和更加贴近需求化。

  建设家庭文明的新途径

  利用村民多年生活在一个村,抬头不见低头见、相互熟悉、注重名声的熟人社会特点,在品德银行探索推广“月考评季兑付”“嘉言善行积分”等有效手段,深化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党员示范户、五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组织开展好公婆、好媳婿、好邻里等“五好一新”身边好人推选活动;在高龄堂组织“比孝心,展孝行”活动;在新时代讲习所“讲新风 有精神”环节开展的家庭故事分享会等,有力地弘扬传统家庭美德、现代家庭理念和传播治家格言,以好家风温润好民风。

  培养文明生活的新方式

  农村不能永远是落后的代名词,更不能是个脏乱差的场所。如果这样,我们没法延续记住乡愁。我们利用三个载体,持续开展“五崇尚五反对”教育活动,既是形成和谐人际关系的需要,也打造出整洁优美环境,利用人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影响人这一良性循环,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实现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培育健康文明的新农民目的。

  四、“达川区三个载体”的初步成效

  “达川区三个载体”在陈家乡大田坝村试点开展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效,正按照区委区政府领导的指示,结合中办《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精神,在我区具备条件的乡镇和村以“三个载体”为主要内容开展先行试点。全区首批计划建设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目前已经建成、授牌6个。从这建成授牌的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活动开展情况看,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效:

  激发了内生动力

  贫困群众大都因为信心不足、缺动力、缺技术、对国家政策和产业发展信息不清楚。我们用“八讲八有”促进政策、信息的落地,给他们打气;用“五项奖补”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和营造孝老爱亲和谐人居环境,打出了一个思想扶贫、技能培训、产业帮扶、精神脱贫的组合拳,让群众经过“看、学、干、比”几个环节,找到自信心,获得物质利益和精神生活的双丰收,从而激发起更多人的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以陈家乡大田坝村为例,全村目前建起专业合作社2个,群众对发展乌梅产业林下经济热情极高,在支部村委的带领下,积极去杂种藠头、养土鸡等,年内可望实现增收目标。

  丰富了文化生活

  我们以新时代讲习所、品德银行、高龄堂为载体,利用我们的节日等节庆日子,策划文化娱乐活动,大力扶持和指导民间文艺社团和业余文化队伍,在本乡镇、本村社开展文艺活动,持续推动“三下乡”活动,鼓励文艺工作者开展基层演出、基层采风活动,把丰富的精神食粮送到老百姓手头,送到老百姓家门口,让农民获得更多正能量,接收到更多文化熏陶和滋养。以大滩乡张家店村为例,该村文艺队不定期在村聚居点旁广场开展活动,有时村支书和村主任亲自上场,节目十分接地气,寓教于乐深受老百姓喜爱。

  推动了农村发展

  以前农民通过打工等多种途径,想方设法走出农村、摆脱贫穷、甩掉落后。国家实行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民看到了农村振兴的希望。但是要把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蓝图绘就出来,关键在人,关键是留得住人。新时代讲习所的“八讲八有”在政策、技术、人居关系等方面给他们充了电,为培育新型农民奠定了基础;品德银行和高龄堂在营造和谐村居环境注入了力量。以桥湾镇碑梁村的试点看,群众对党的政策,特别是十九大精神,脱贫攻坚政策、区委区政府出台的为民利民惠民政策更加熟悉了解。在脱贫攻坚中,不少群众自觉把个人和小家的幸福,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梦想联系起来,诚实劳动、不懈奋斗,用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愿望日趋强烈。(达州市达川区文明办主任 邱昌沙)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