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南充举办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 非遗“活”起来节日氛围浓
2020-01-16 10:17: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当……当……哒……”两个小男孩拨弄着古琴,脸上露出兴奋的笑容,“好听!”

  “左手摁在琴弦的不同品格,右手就可以弹奏出不同的乐音。”仪陇莫氏古琴传承人莫尚刚一边向他们示范,一边介绍。

  2020年1月10日,南充市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周暨2020年“龙腾狮跃闹新春”舞龙舞狮活动在蓬安县举行,当天,60项南充市非遗项目通过展演、展览、现场体验等方式,营造出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让返乡人员和当地群众近距离感受到非遗魅力。

  展演项目很精彩

  同两个第一次弹古琴的男孩子一样,很多孩子都第一次接触到了古琴、竹编、棕编等传统技艺,他们用双手触碰、用耳朵倾听,睁大好奇的双眼去发现,“非遗”不再只是书本上的知识。

  “我从2006年开始学习船工号子,到现在二十几年了。船工号子分下水号子、上水号子……平水时抒情,遇险滩时紧张有力。”唐文涌住在蓬安县下河街,从小就听到嘉陵江边的船工们在劳动中吟唱呼喊,耳濡目染,深受震撼。40多岁后,唐文涌全力投入学习船工号子,蓬安县船工号子于2011年成功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也是市级非遗传承人。如今他的团队已有二三十人的规模,一年承演二十多场演出。

  “下一步蓬安的船工号子要走出去,跟下游重庆的船工号子进行交流表演。”蓬安县文旅局局长杜长书说。“我已到重庆武隆考察很多次了,他们还在表演中加了女船工一起表演,人多效果更好。”唐文涌计划从舞美灯光等方面提升船工号子的表现力。

  船工号子、婚嫁歌、川北大木偶等都是南充市非遗项目中的展演项目,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精彩表演,蓬安县非遗中心传习所每周至少会组织两次爱好者的排演活动。“爱好者进社区、进景区,今天的开幕式上就有传习所带来的节目。”蓬安县文化馆馆长谢春茂说。

  贴近生活接地气

  “相比今天现场展演的节目,利溪粉丝、曹氏豆干、川北凉粉、保宁醋等展销项目跟群众生活更贴近,认可度也高。”杜长书说。

  “我做粉丝三十几年了,现在我的女儿女婿也加入进来。”蓬安县县级非遗项目利溪粉丝传承人姜俊明今年72岁,每年他家三个粉丝厂的销售额能达到五六百万元。谈话间不断有市民过来询问购买,“10元一包又不贵,这个豌豆粉丝卖得最好,就剩最后一包了,下午要喊我女儿来补货。”姜俊明笑盈盈地说。

  “南充的非遗项目资源非常丰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3项,县级以上非遗代表性项目共有513项。”四川省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南充首届非遗周的举办是为了活跃节日气氛。

  2019年7月,第一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基地名单正式公布,南充有川北大木偶、仪陇剪纸等12个非遗项目体验基地入选,每年有10万元的项目基金。“利用体验基地和各类传习所,我们将打造非遗一条街等项目,非遗周也将继续举办。”南充市文旅局副局长唐继康说。(记者 蒲南溪)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