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教育时评] 谨防搜题类App毁掉学生思维
2021-04-12 10:35: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手机一拍,答案就来。近年来,拍照搜题App成为很多在线教育平台的引流工具。“用户体验”越来越好,使得不少学生群体对其产生了高度依赖。与之相伴的是持续升温的争议:此类App到底是帮助孩子学习还是助长了他们的惰性?(4月8日《新华每日电讯》)

  搜题类App是真助学还是长惰性?这是不少家长、老师和有识之士在这几年都在反思的问题。随着搜题类App在中小学生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大家越发感到忧虑:这是要将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引向何方?搜题类App的发展、推广和使用,不该受到必要的制约和规范吗?

  对于学生来说,搜题类App让他们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对着习题用手机摄像头拍照上传,短短几秒钟,相应的答案和解答思路、解答过程等就会跳出屏幕。随着竞争加剧,不少搜题类App还推陈出新,宣称“毫秒级响应”“随拍随解”。然而这类App越是如此便利高效,越容易诱惑一些学生放弃思考,越容易助长自控力较差学生的惰性,将搜题类App当成纯粹的抄作业工具。

  实际上,好的教育不是只教给学生答案,还要给予学生获得答案的“钥匙”——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好的教育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更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长期以来,我们的应试教育恰恰就存在一种悲哀:教出来的学生往往是只知道寻找标准答案的人。而搜题类App就是对此的迎合,是在以省却冥思苦想的方式,大面积“杀灭”学生的多方面能力。

  这种“杀灭”不光会影响学生个体,还会影响社会预备人才的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除了思想境界应高尚,还要有知识、有能力。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学生相比,往往被指创新能力不足,因为我们的教育把太多精力用于灌输知识和考试,学生唯有被动接受,不愿不能过多地探索和创新。因此,我们再也不能容许搜题类App助长学生的惰性。学生越懒惰,我们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监管部门应对搜题类App等学习软件加强监管,规范以提分为卖点的营销推广,避免其冲击课堂教学;学校在不允许学生在校内使用这类App时,也要引导学生不在校外使用,比如,告知此类App的弊端,同时多多布置开放性、探究性作业;而家长则要逐步转变心态,对刷分、提分之类营销推广,少一些急功近利思想,监督孩子不使用或有限使用所谓的“解题神器”。(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