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原创评论] 让更多有为青年在农村乘风破浪
2020-10-12 10:15: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最近,有位年轻人火了!在央视新闻推出的人物短视频系列《小康时代新青年》中,10月8日上线的第一期短视频,就讲述了他的创业故事。10月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以《筑梦路上 脚步不停》为题,报道了他以创新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事迹。他就是刘沈厅,四川眉山第一个有985高校硕士学位的职业农民。

  在刘沈厅身上,既有985大学硕士、“学霸”、获得过国家奖学金和国家专利大奖等光环,又有“职业农民”的身份,正是这种差异,才导致了他如此地引人关注。在不少网友看来,出色的刘沈厅完全可以进大企业当工程师,也可以选择进大机关做旱涝保收的公职人员,还可以选择出国深造与高薪就职,他最终却选择回乡当农民,学的又不是农业专业,何必如此亏待与折腾自己?利用学有所长做专业的事,说不定成就更大。

  事实上,985大学硕士回乡当农民,是值得充分肯定的。正如央视主持人康辉在节目中所点评的,学霸和农民,这两种身份并不冲突,与其说农民是一种身份,不如说它就是一种职业,跟教师、医生等等没什么两样。至于刘沈厅最初当农民时是“门外汉”,这其实并没有妨碍他在农业领域干出成绩,我们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仅是要学到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还要修炼到不断学习的能力,并把这种学习能力应用在职业生涯中。

  从报道来看,这位正值青春的“硕士农民”投身于充满希望的田野,还是用双手改变了自己和身边人的命运。2016年底,他回到家乡承包了130亩土地,种猕猴桃和晚熟柑橘。虽然曾经由于技术匮乏也有波折,但他脑子里有知识,也有求新求变的决心与毅力,还有自主研发专利技术解决种植难题的能力,还是达到了年销售收入达百万元以上的境地。他还做起了职业农民的“领头羊”,实现从“新农人”到“兴农人”的跨越。

  刘沈厅给我们的启示是,职业无贵贱,所有职业的本质都是劳动,因此就业不需要被世俗的偏见所定义,不能被三六九等的学历所束缚。选择何种职业的关键,不是一定要选择别人定义的“最好”职业,而是要遵从自己的内心,听从内心召唤。像刘沈厅,正是怀揣着在农业上闯出一片天地的想法,希望通过一代年轻人的努力,让农业成为令人向往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便是他在农村乘风破浪的动力源泉。

  对于“学霸”尤其是名校毕业生的另类就业,整个社会也要甩掉单一维度评价,给他们创造多元、包容的社会环境。这些年,“北大才子卖猪肉”“北大毕业生决定送外卖”等新闻总是毫无意外地刷屏,原因无他,在大众认知中,还存在太多惯性思维与刻板印象,认为名校毕业生理当成为精英,做社会栋梁、国之英才,否则就是浪费当初培养他们的教育资源。这其实是对多维就业的禁锢,在就业竞争大的今天已不合时宜。

  回到农村农业上,广袤的农村的确需要吸引一批批有学历、有梦想、有情怀、有担当的青年人,留下他们青春的脚印、奋斗的身影,改变一座座村庄、一个个家庭的面貌。正如刘沈厅所说,吸引人才是解决目前农业基础技术薄弱、农民老龄化严重等问题的核心。这个问题不能拖、不能等,也拖不起、等不起。(何勇海)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