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原创评论] 吹口哨五十多年也是对文化的传承
2020-07-30 10:5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一个人、一张嘴、一套麦,57岁的成都人陈庆其,靠着在宽窄巷子吹口哨火了。陈庆其不懂乐理、不识谱、不认字,但是爱唱、爱老歌也爱成都。从五六岁开始,陈庆其已经吹了五十多年的口哨,他吹过《我和我的祖国》、吹过《敖包相会》,吹过不少经典。而吹口哨的陈庆其,本身也成为宽窄巷子一景。(7月29日《新京报》)

  陈庆其已经57岁了,吹口哨已经五十多年,可以说,是一名老“吹哨人”,展现出一种执着的精神,也是对流行音乐的一种传承。

  吹口哨对很多人来说,并不是难题,甚至在一些人看来,这和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技术,根本不能称之为才艺。但是不要忘记,吹口哨也称为口技,这可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技艺,最远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是人们用于狩猎时模仿动物的声音,来骗取猎物获得食物。从古至今,也常有这种口技表演出现,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如飞禽猛兽、风雨雷电等等,能使听的人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关于口技表演,清代林嗣环的《口技》一文中有着详细和精彩的描写,表演者用各种不同的声响,逼真地摹拟出一组有节奏、有连续性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三个场面:一家四口人由梦而醒,由醒而梦,火起后众人的慌乱惶恐。全文语言简练细腻,形象传神,结构层深迭进,呼应有方,生动地表现了口技艺术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艺。

  2011年,口技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陈庆其用口技吹流行歌曲,而且一吹就是五十多年,实在不多见,是对口技这种非遗的可贵传承。

  一方面,吹口哨虽然在一些人看来,毫无技术含量,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却并不容易,需要掌握很多技术要领,比如,舌头的位置、嘴唇的湿润度、气息的控制等,因此,这并非一种人人都会的技术,陈庆其用五十多年坚持和研究,足以说明对这种技术的热爱,这何尝不是对口技艺术的传承?何尝不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而且吹口哨对健康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可以提高人的肺活量,也能够制造快乐的心情。这何尝不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乐观的人生姿态?

  另一方面,流行音乐是时代的文化标志,几十年来,随着生活的改善和社会发展,涌现出很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这些歌曲在一定时期影响着人们的心情,传递着社会核心价值,尤其是在战争年代和建设年代,一大批歌曲为人们浴血奋战、艰苦奋斗提供着坚实的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那些经久不衰的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词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可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经典和优秀歌曲逐渐被遗忘,这就需要有人去打捞,吹口哨的陈庆其就是这样的一个代表,其不是随意地吹口哨,而是将经典音乐用吹口哨的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行为不仅是对经典的打捞,也让口哨的魅力展露无遗。比如,他吹的《我和我的祖国》就深受网友喜爱,而他也成为网红,被冠之“口哨大爷”。可见公众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热爱,对这种传承方式的认可。而且陈庆其至今已经录制了400多个作品,这些作品对流行音乐的传播,对优秀文化的传承,无疑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传承优秀文化,不需要高大上的工具和方式,很多时候,只要有心,只要热爱,张张嘴就能做到,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在这方面,陈庆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学习、模仿、复制的榜样。(刘剑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