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 恶意消遣孩子不应成“流量密码”
2023-01-04 10:57: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家长将孩子悉心照顾的宠物螃蟹煮了,递给孩子一只螃蟹腿,嘴里说着“吃不吃,不吃我吃了”,孩子一边撕心裂肺地哭一边接过螃蟹腿,放进嘴里说“香”。这个画面出自近日流行于某短视频平台的一条视频。加上轻松的配乐、搞笑的表情,这条“萌娃搞笑视频”登上热搜。类似的视频还有不少,记者注意到,为了获取流量,一些家长拍下孩子情绪崩溃哇哇大哭的瞬间,甚至故意用言语惹怒孩子或杀了吃掉孩子的宠物。(1月3日《法治日报》)

  家长“创造”各种“消遣”孩子的场景,拍下孩子声泪俱下的样子,配上调侃的文字、偷笑的表情,确实能达到戏剧效果,播放量甚至可达数百万。然而家长拍摄这类“虐心瞬间”的短视频,是可以搞笑的吗?评论区有网友都忍不住留言质疑:家长把孩子的宠物杀了煮熟了,喂给哭着的孩子,然后在旁边嘎嘎乐,这样很有趣吗?

  “短视频恶意消遣孩子”之所以有市场,一则在于一些家长责任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不仅在家庭生活中常以捉弄戏耍孩子为乐,还拍成视频发布到网络平台,以迎合部分网民低级的娱乐趣味;二则离不开商业利益的推波助澜,一些家长拍摄此类视频具有明显的营利倾向,既可获得打赏或商业代言等方面的经济收入,也可为孩子本人带来“明星效应”,这对于一些家长而言,具有莫大的吸引力。

  这些博眼球、吸流量的视频,很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心灵创伤,削弱亲子关系。报道中一位初三学生坦言,他以前常被父母拍摄视频上传网络,比如看漫画书被父母要求撕毁,自己养的猫被父母送给邻居等,这些拍摄经历对他是“难忘又痛苦的记忆”。此类视频的拍摄和传播,本质上是将孩子的隐私与生活曝光于网络,不仅会侵害孩子的隐私,影响孩子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如果介入商业广告表演和短视频直播活动,还会形成不良的价值导向。

  我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规定,家庭教育应当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未成年人保护法也明确规定,父母应当为未成年人提供生活、健康、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家长拍短视频恶意“消遣”孩子,无疑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等的规定和立法精神相违背。

  短视频时代,恶意“消遣”孩子不应成“流量密码”。2022年4月,中央网信办开展的“清朗·整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强调,从严整治直播间、短视频恶意借未成年人出镜牟利,以及通过编造故事、摆拍作秀等手段营造名媛人设,进行炒作引流等问题。有关部门对类似“短视频恶意消遣孩子”问题也不可轻饶,坚决叫停这种伤害孩子的行为,摒弃包括网络平台在内的各主体“唯流量论”,遏制其带来的负面示范影响。

  对于家长来说,用短视频恶意“消遣”孩子也并非“家事”。家长需要更加充分地学习和遵守未成年人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强化法治观念,养成正确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决不能为了商业利益,将自己的孩子作为牟利工具。比起短视频中的“网红儿童”,社会更需要的是合格、称职的家长。(付彪)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