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 别让劳动教育唱“独角戏”
2020-10-12 11:2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一段时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大中小学积极优化学校课程设置,丰富劳动形式,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升劳动能力、培育劳动精神、形成良好劳动习惯。(10月11日《人民日报》)

  劳动作为生存的必备技能,不仅可以锻炼中小学生的意志,提升其热爱劳动的品质,还关系着青少年的自理能力。因此,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但是,如何开展劳动教育,一些学校却并没有清醒和成熟的思考。

  提及劳动教育,很多人想到的就是让孩子深入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去劳作,接触自然,认识农作物,掌握劳动技能,这固然是劳动教育的有效手段。但是,对很多学校而言,这种劳动教育形式显然并不现实。首先,需要有劳动基地,也就是,要有一片田园来满足劳动教育的需要,这对一些学校来说,无疑是一道难题。其次,深入农村田间地头也需要科学组织,既要达到劳动教育的效果,也要绝对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这也是学校不能不考虑的事情。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的掣肘,在一些地方,劳动教育才无动于衷,或浅尝辄止,或流于形式,比如,一些地方组织学生深入农田,轰轰烈烈,大张旗鼓,但是实际教育却“蜻蜓点水”,一阵风,一场空,学生看似深入了农田,实际上却并没有达到深刻效果,并没有提高对劳动的认识,提升学生品质,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因此,开展劳动教育,除了要考虑到学校实际,考虑到现实因素,比如,场地、工具、安全和资金成本等因素,还要考虑开展的形式和深度,如何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如何塑造孩子的品质和意志,才是劳动教育的本质和目的。这就需要经常给劳动教育赋予不同的主题,创新形式,丰富内容,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从思想上认识到劳动的重要、劳动的光荣、劳动的价值。

  一方面,可以将劳动教育与素质提升相结合。这里的素质,指的是道德品质和基本技能。一些中小学生并不具备这样的素质,对劳动认识不深刻,在生活中表现出不尊重劳动者,不珍惜食物,存在着歧视农民、奢侈浪费的行为,存在着“高分低能”现象,一味索取,缺乏动手意识,甚至懒惰,在生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缺乏自理能力,亟需补上劳动教育课。因此,应该将道德品质提升和基本生活技能作为劳动教育的一项内容,将劳动教育与道德教育和品质提升相结合,与技能提升相融合,通过劳动教育来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品质、坚强的意志和必备的生活技能,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确保其健康成长。

  另一方面,将劳动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很多地方都有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这些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着断代的风险,后继乏人,甚至于,一些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灭绝。将劳动教育与非遗传承相结合,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让非遗项目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让中小学生掌握文化精髓,不仅有助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也能够丰富劳动教育人内容和内涵,一举两得。这就需要学校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联系,邀请非遗传承人深入课堂,讲解非遗的来历和意义,传授非遗技能,让中小学生在劳动中感受非遗的魅力,接受文化熏陶,填补非遗传承断代的缺憾。

  劳动教育并不只是深入田间劳作那样简单和狭隘,应该站在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文化传承和文明传播的高度去设计和开展,更新观念,拓展思维,创新形式,将劳动教育延伸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不能让劳动教育唱“独角戏”。不管什么样的劳动形式,不管就室内还是室外,只要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质,能够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就是可取的。(刘剑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