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四川省政协委员围绕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省建言献策

发表时间:2023-01-13 14:09: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四川省政协委员围绕文化自信自强、建设文化强省积极建言献策——

在新时代,激发巴蜀文化活力

    川剧《草鞋县令》获第十七届文华大奖;稻城皮洛遗址、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新增66家博物馆、纪念馆被纳入第四批中央免开名单;完成第六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推荐申报61人;全省206个公共图书馆、205个文化馆、4089个综合文化站全面对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这些成绩与数据折射出的是2022年四川文化繁荣兴盛的光辉。

  在此基础上,如何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巴蜀文化传播?如何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性发展?如何以数字赋能文化,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政协委员们纷纷建言献策。

  打造IP 讲好巴蜀文化故事

  巴蜀文化是中华文明发生、发展最早的地区之一,有其独立而悠久的始源,独特的文化模式和文明类型。

  “作为中原文明与南亚文明的重要交汇点,四川省承担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讲好巴蜀故事的重要使命,应当充分借力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载体,书写巴蜀文化传播的全新篇章,打造展示四川形象的崭新名片。”四川省政协委员、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工会主席左宇龙建议,要以绘画艺术创作展演、艺术作品纪录片、文化遗迹遗产等为要点,努力推动巴蜀文化走向全国、走向国际,让更多人了解巴蜀文化。同时,大力发掘、丰富、拓展巴蜀文化的内涵,在传承传播巴蜀文化中激发年轻人的文化好奇心和民族自豪感。

  “鼓励开展协同合作,举办跨行业、跨省、跨地区、国际文艺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讲好四川文化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巴蜀文化气派,彰显中国精神。”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书协驻会副主席、秘书长王道义表示,进一步加强四川省诗词书画艺术与省内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和巴蜀特色文化的深度结合,承续中华优秀文脉,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大熊猫是四川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IP。四川省政协委员、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文化创意创新联盟执行主席张鸶鸶认为,虽然四川已有熊猫屋、熊猫邮局等一批知名大熊猫IP文创产品,但依然缺乏有持续内容产出、内涵丰富、人见人爱、驰名中外的大熊猫超级IP。如何加速打造大熊猫超级IP,让其走向世界?张鸶鸶认为:“首先要增强大熊猫学术研究成果在川内的科研转化率,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大熊猫学术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其次要构建全省整体的大熊猫文化品牌体系,营造沉浸式创意空间载体,丰富旅游产品供给,增强大熊猫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再次是要充分调动大专院校、文创企业、行业协会力量,校政企协同创新。”

  创新发展 非遗文化“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蕴藏丰富、特色鲜明。截至2022年11月,四川省共有国家级“非遗”153项、省级945项,涵盖“非遗”十大类别。如何尊重非遗基本内涵,弘扬非遗当代价值,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次会议上,不少政协委员结合自身经历,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四川省政协委员、民建乐山市委副主委、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金漫向大会递交了《关于推动“非遗”市场化发展的建议》,她建议相关部门要加大非遗核心传统技艺和文化内涵的保护传承力度,使之更好地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服务。同时,探索新的传承载体和形式,推动非遗创新转化,健全非遗产业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培育新型非遗消费业态。“要加大非遗整合力度,针对不同类别特性,构建非遗产业集群,打造集工艺展示、文化演绎、现场体验等于一体的沉浸式场景,让旅客感受四川非遗的独特魅力,促进非遗消费。”金漫强调。

  川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政协委员、国家一级演员、省级川剧非遗传承人王玉梅十分关注川剧的保护和发展,她坦言,大部分川剧专业院团缺乏专业后备人才,川剧专业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严重缺乏群众基础,亟须保护传承川剧艺术。王玉梅建议:“组织人力物力编著与大中小学相适应的川剧普通教育教材、教辅课件,培养学生对川剧艺术的兴趣,接受传统文化熏陶,了解、认识并传承川剧艺术,让川剧艺术中尊老爱幼、惩恶扬善、艰苦朴素、勤奋进取、爱国爱家乡的精神,潜移默化地滋润青少年儿童的心田。”

  唐卡作为首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艺术,蕴含着藏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和文化意识。四川省政协委员、藏族唐卡噶玛嘎孜画派传承人拉孟告诉记者,唐卡绘画是一种直观形象的艺术表现形式,他希望发挥唐卡在文化传承、政治宣传、艺术欣赏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与作用,有力推动非遗文化与政宣教育活动有机地融合、创新和发展。拉孟说,他正在精心绘制一幅长3米、高1.3米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唐卡,用唐卡艺术生动形象地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含义和丰富内容。

  数字赋能 文化绽放新活力

  三年来,受疫情影响,文化服务“线下关门,线上开花”。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利用数字赋能,让文化持续绽放活力,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数字化对川剧的保护传承,意义深远。”王玉梅建议,要运用数字手段制作有质感、有格调、有传播效果的川剧数字化产品,让川剧艺术以多样化的数字化形式,融入时代的浪潮中。

  “数字时代的文化强省,绝对离不开数字表达、数字传播。”四川省政协委员、省委统战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王斌元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已进入智慧时代,人工智能、AR技术对文化艺术产生着深刻影响,文化艺术的数字化方兴未艾,作为文化强省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必须追踪数字时代的发展,让巴蜀文化创新性发展与数字技术有机结合。

  如何利用数字赋能激发文化创新发展及其产业实践,带给人们全新的文化体验?四川省政协委员、省新联会副会长、农工党成都市天府新区支部副主委魏心田建议,首先要推动内容创新,使文化产品更有内涵、更有思想,不断增强数字文化产品的影响力、表现力和共情力;其次要挖掘科技潜能,集成运用各种新技术,探索文化表现新形式、文化表达新路径、文化产业新业态,在“云端”构筑起文化发展新高地;再次,要促进共创共享,精准满足各区域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四川文明网 漆世平)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