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以志愿服务解锁幸福“密码”
2022-08-26 09:43:00 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以志愿服务解锁幸福“密码”

——记“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

  错落有致的一个个院落、干净整洁的一条条村道路、幸福温馨的一张张笑脸……穿行于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文明乡风扑面而来。“这些都是我们新时代文明实践聚焦乡风文明建设的成效。”黄丰镇团结村党委书记马怀江说。近年来,团结村坚持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作为夯基固本、育人铸魂的基础性工作,党群齐心、全员聚力,积极实施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四微行动”,开展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服务群众4万余人次,有效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日前,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和单位共同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送活动中,眉山市彭山区黄丰镇团结村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

  整合资源

  建好文明实践阵地

  每天,村民马兰英都会到橘花广场的中老年养生区锻炼身体,或者参加在这里举行的老年养生活动。“中老年养生区内有很多适合我们中老年人锻炼的健身器材,还很贴心地备有板蓝根、藿香正气液等,时不时还会组织义诊活动,我觉得特别好。” 马兰英开心地说。

  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橘花广场,曾因运动休闲设施单一而冷冷清清。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挂牌后,为更好地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将90%的活动地点都设在了橘花广场,并根据村民需求开辟了中老年养生区、儿童游乐区等不同的活动区域。随着一系列活动相继开展,村民之间的交流增多了,橘花广场成为了全村人的文化活动阵地,焕发出新的生机。

  “除了改造橘花广场,我们还通过盘活闲置集体资源,利用村集体闲置老旧房,打造集培训交流、休闲娱乐、活动排演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志愿服务中心,长期提供技能培训、心理座谈等服务,有效对接村民多元化需求。”马怀江介绍道。

  与此同时,团结村积极打造线上阵地,开通“德润团结”智慧服务微信公众号,设立活动策划公开、一周动态展示、文明志愿积分等功能模块,由专职志愿者负责日常运营,公示每周、每月、每季度的活动策划和开展情况,通过“媒体+村务”“媒体+志愿服务”的运行模式,搭建起“连心桥”,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线上平台与村民“一键相连”。这也让村“两委”与村民之间的信息互通更加便捷流畅,村民可以第一时间了解村务开展情况以及政策落地情况,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办事效率显著提高。

  聚合力量

  建设志愿服务队

  “蒋嬢嬢,我们来看你啦!”7月中旬的一天,团结村党员先锋队队长田仕全和志愿者们来到脱贫户蒋桂如家中,帮她打扫屋子、做农活。蒋桂如今年79岁,家中有一个患病的儿子,团结村党员先锋队针对她家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帮扶计划,帮助她的家庭解决实际困难。

  定期前往村里各脱贫户家中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是团结村党员先锋队志愿者们的常态,“我们作为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群众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出发,用心用情用力,把服务群众做到‘零距离’。”田仕全说。

  组建党员先锋队是团结村凝聚志愿服务力量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为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团结村组建本土“1+N+1”志愿服务队伍,即1支村党组织书记牵头、村级志愿骨干力量参与的“班长队伍”,“橙心为民”理论宣讲队、“微笑草帽”志愿调研队、“金色果品”技术服务队等“N”支专业特色“志愿队伍”,以及1个“橙心为民”服务品牌,通过强化本土力量,让志愿服务有特色、见实效。

  同时,团结村坚持“全员志愿者”理念,在建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文明积分”制度,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重点工作制定文明积分管理细则,广泛发动全村群众参与志愿服务,并探索建立“百姓点单、实践站接单、志愿者送单、群众评单”的文明实践工作回路,围绕线上线下、生产生活,开展“四位一体”志愿服务,构建全员参与的志愿服务模式。

  聚焦群众需求

  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8月4日,村民李英早早就来到了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待“女神打造营”开课。“每期的‘女神打造营’我都会报名参加,在这里学到了很多实用技能。” 李英是团结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服务活动的忠实“粉丝”,“女神打造营”开设的红酒品鉴会、家庭烘焙课等活动,她几乎场场不落。李英说:“这些活动非常有意义,大家聚在一起学习新知识、新本领,可以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在团结村,层出不穷的特色活动,无不体现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理念,有效打通了宣传、教育、关心、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美好生活添彩。“现在,群众都爱到我们文明实践站来,大家参加活动都非常积极,一步步实现了从文明实践旁观者到参与者、从参与者到爱好者、从爱好者到传播者的转变。”马怀江介绍,近年来,团结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聚焦群众需求,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实施“受益群体+服务”模式,以打造“服务品牌”助推实践活动“精准化”。一是立足老年群体庞大、关怀陪伴缺失等实际情况,打造“银龄暖心”服务项目,内容涵盖“金婚老人婚纱拍摄”“安家计划”“中医养生体验”等,为独居、高龄、伤残老人定制文化服务,累计服务老人1.5万余人次。二是聚焦留守妇女技能、心理方面问题,打造“女神打造营”服务项目,帮助留守妇女增加技能、纾解情绪,目前惠及全村妇女630余人次。三是针对留守儿童较多、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为当地未成年人量身打造“村娃造梦营”“小小国旗护卫队”等项目,开设“童心向党·强国有我”夏(冬)令营,开展“童安百日行”“小脚走天下”“儿童心理疗愈”等特色课程,实现关爱全覆盖,助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现在大家都说,村里的环境越来越美,干事创业的氛围越来越浓,文明的种子在村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们村是越来越好了。”马怀江说。(记者 袁矛)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