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七届中江庙会。
四川文明网德阳讯(中江县文明办)2月16日,农历正月初一,中江县城里一大早就热闹非凡,在彤华宫(火神庙),在镇江寺,在公园广场,川剧表演、民俗表演、书画摄影展、文艺演出悉数登场,中江人在“我们的节日·春节”里美美地过着热闹年。
民俗表演。
民俗表演吸引数千人观看
“快看,表演马上就要开始了,那条龙长不长……”早上九点,彤华宫外的广场上,市民刘大洋带着两岁的孙子准备观看民俗表演。在围观市民的翘首期盼下,舞龙、舞狮、彩莲船、小金龙、大头娃娃等登场表演。
一条颜色红黄相间的“巨龙”在空中不断地翻转、扭动,追逐着前方的龙珠,怒张大口,奋力向前;两只“雄狮”闪亮登场,向观众摇头摆尾;女演员身上扎着彩莲船,左右摇摆,艄公一旁划浆,仿佛真在水中游走一般;小金龙活泼灵动,时而飞舞,时而盘旋……
观众群中,摄影爱好者向明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每一个精彩瞬间。“过年嘛,正好看看平时很少看到的民俗表演,就要这样过年才热闹。”
川剧表演现场的老戏迷。
川剧表演聚拢老戏迷
早上八点不到,尽管离川剧演出还有一个多小时,戏迷唐明辉早早地来到了彤华宫,准备观看演出。家住琪达巷的唐明辉老人今年78岁,是一个铁杆老戏迷,为了“抢占”一个方便看戏的好地方,五天前就和老戏友、退休教师何新录到彤华宫提前预计了一桌好位置。
“唐大哥,你这么早就到了啊,老刘他们也快到了,他们赶得上演出。”为了和老伙计一起看川剧,何新录一大早就让孙子从永太镇开车把自己送了过来。何新录说,中午和老朋友一起简单吃个饭,下午看完川剧后,孙子还要来接他。
随着清脆的锣鼓声,经典传统大幕川剧《穆桂英招亲》表演正式开始,拉开了庆祝狗年春节演出的序幕。演员表演自如,乐队伴奏铿锵有力,构思精巧的剧情、精美动听的川剧唱腔、帅气潇洒的武生功夫……场上表演带劲,场下叫好声不断。
“年龄大了,不愿意到处走动,看戏才是一种享受哟!”唐明辉说道。他小时候就特别喜欢川剧,上世纪六十年代,看一场川剧要花一毛五分钱的时候,就经常去当时的城隍庙看戏,现在年龄大了,越发喜爱川剧了,凡是有演出,一定会来观看的。
书画、摄影作品。
镇江寺文化氛围浓浓
镇江寺内,中江县书画家协会、县摄影家协会举办的书画、摄影作品展吸引了书画、摄影爱好者前往参观。
“前期我们收集了本地书画爱好者的作品,选出其中近百幅进行展出。”中江县书画院副院长吴大亮介绍,今年的书画作品比去年多,内容也比往年更丰富,质量也更高。
中江县摄影家协会主席彭乙峰介绍:“今年迎春摄影作品展共展出作品120幅,内容涉及生活、城市、新农村、道路等各方面,我们要向广大市民和摄影爱好者展示中江各行各业以及各方面之美。”
在镇江寺内,三五几桌参观了书画、摄影作品展出的人围坐在一起喝着清茶、聊着家常;一些书画、摄影爱好者在展出作品前认真欣赏,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欢天喜地过新年”文艺演出。
文艺演出现场好戏连连
欢快的舞蹈跳起来,美妙的歌声唱起来,动听的乐曲奏起来。上午9点30分,公园广场喜气洋洋、欢声如潮,万余名群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一起观看2018年“翻天喜地过新年”文艺演出,共庆农历狗年的到来。
演出在中江县老体协艺术团的民乐《喜临门》演奏中拉开帷幕,男声独唱《小白杨》让人们记住在阖家团圆时为祖国站岗的人,舞蹈《中国梦》、男女声对唱《中国脊梁》让人们不忘民族的脊梁与梦想,器乐演奏则带给大家艺术享受……形式多样的文艺表演不时赢得观众的阵阵掌声,现场一派和谐、喜庆、欢愉的气氛……
“光吃饱穿暖是不够的,我们还有精神上的需求。过年就要有过年的氛围,我们希望以后有更多这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节日期间上演。”市民老郭说道。
编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