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攀枝花:盐边县乡村旧貌换新颜 脱贫奔康幸福路

发表时间:2021-01-21 15:1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暖冬行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大槽村。

  四川文明网攀枝花讯(攀枝花市文明办)冬日的大槽村,空气清新,鸟语花香,阳光的普照,让这里多了一丝温暖的气息。盐边县红果彝族乡大槽村,这里好山好水好风光,但在过去这里是出名的“贫困村”。现如今,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春风惠泽到了这片土地上,全村65户贫困户已摘下“贫困帽”,走上幸福小康路。

  修路造桥助发展,交通扶贫结硕果

  “以前全是泥路,晴天出门一身灰,雨天出门一身泥,如今路修好了,我们出门再也不怕弄一身泥了。”大槽村村民毛林说道。脱贫攻坚前,大槽村主要种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经营,产量产值很低,有的老百姓家里人多地少,往往一年收成不够半年吃。交通条件落后、运输成本高,成了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要想富,先修路”,随着脱贫攻坚战打响,一支支驻村工作队、一位位驻村干部,先后前往大槽村担起了脱贫攻坚的重担。2016年以来,全村实施道路硬化21.4公里,修建通村桥梁2座,便民桥1座,维修加固边坡堡坎24处,新建产业路12公里。为解决乡村道路重建轻养现象,大槽村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积极向帮扶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县委组织部争取道路管护资金15万元,在大槽村村部独立建成“交通管护站”,实施交通道路管护专项工作。

  扶贫扶志齐发展,加快产业结构化

  “通过脱贫攻坚,群众的精气神变化最明显,大家对教育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大槽村第一书记李顺康说道,过去大家不重视教育,全村没有几个大学生,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都不多。大槽村在教育扶贫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在保障贫困家庭学生“上得起学”的同时,还根据贫困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教育扶贫,让山区学生成长、成才,近年来,大槽村考入高中28人、考上大学29人、毕业就业13人。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也是根本出路。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槽村抢抓发展机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为跟进市场需求,全村逐渐实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从传统农业转型到种植青花椒、核桃等经济作物。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大槽村不仅邀请农技员进场为村里的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还为老百姓提供了产业补助金来帮助他们扩大产业规模。待村里农产品成熟后,大槽村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用以购代捐、消费扶贫的方式对接帮扶单位来购买农户家的农产品,同时,村社从外地引进收购商帮助农户销售农产品。为增加收入,村里老百姓主动谋发展,积极探索种植沃柑、芒果等产业。近年来,大槽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培训改进生产技术水平、完善基础设施条件,采取“种养殖业配套发展”“产业效益长短结合”等模式,群众收入逐年提升。目前,大槽村种有核桃8000余亩,种植青花椒3500余亩;养殖生猪、牛、羊、家禽等,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6年4000余元提升至2020年13169.12余元。

  如今,进入大槽村的道路不再是坑坑洼洼的泥路,道路旁也没有了杂草,从蜿蜒曲折的“羊肠小道”,到平整宽阔的水泥路;从出行基本“靠双脚”,到现在的“抬脚上车”;从以前一到下雨天就是“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土坯房,到现在一栋栋温馨的小楼房;从以前生病要走数公里到乡上卫生室就医,到现在的小病在村里就能就医;从曾经交通闭塞、偏远落后的“贫困村”,到如今畅通无阻、奔向小康的“美丽新村”,大槽村用6年的时间高质量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这也是盐边县委、县政府最坚定的行动。“现在我们幸福生活指数大幅提高,既鼓了钱袋子,又富了‘脑瓜子’。相信靠自己的双手,一定能把日子越过越好!”村民李明友坚定的说。

编辑:杨均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