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都市多措并举推动社区治理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发表时间:2019-06-24 15:5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社区是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小区是社区治理的“最后一百米”。以小区治理为支点,四川成都创新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引领城市小区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撬动社区治理实效,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

  党建引领 打造社区治理“主心骨”

  2017年9月,成都市委作出推进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的部署。2018年10月,成都市出台《进一步加强居民小区党建工作的意见》,延伸党在最基层的“神经末梢”。为破解基层党建“条块分割、力量分散”和城市治理“九龙治水、各自为政”难题,成都市在市、区两级设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建立起党委统揽、专门机构牵头、职能部门配合、各级党组织联动、群众和社会共同参与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体制。

武侯区玉林东路社区党委在社区“坝坝”举行民主生活会。资料图

  通过上门走访、小区公告、微信宣传等方式,成都市已将25.6万名社区直属党员细分到所在小区支部,10.3万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3789名流动党员转入小区支部。通过组织选派、基层选拔、社区聘用等方式,2018年成都市已推动4328个居民小区、706个小区业委会、347个物业机构建立党组织。小区居民真切感受到党建引领社区发展治理向小区延伸的便利,小区环境变得更加美丽、邻里更加和谐、文化氛围更加浓郁,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跃升。

  今年以来,成都市成华区全面推行流出和流入党员实名制登记管理,建立“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常态化双找机制,定期联合公安、房管、民政等部门组织小排查、大摸排,采取实地走访、微信和QQ群联系等方式,动态掌握小区、物业机构、驻区单位等党员信息,让小区的“流动党员”“口袋党员”真正“回家”。本着“利于管理、便于活动、发挥作用”原则,全区成立小区(院落)党支部279个、设置党小组238个,单建物业机构党组织17个、联合党组织11个,将140余名党员依法选举为业委会委员,安排20余名社区“两委”干部到业委会交叉任职,实现党组织“应建尽建”,最大限度延伸党的触角和影响力。

  多元共治 激活社区治理“神经末梢”

  近年来,成都已吸引168.4万小区居民、2.1万家社会组织和商家企业参与社区活动,全力打造高品质宜居生活社区,共建共治共享局面正逐步形成。

  成华区保和街道和美社区常住居民8万多人,是全区外来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大的纯商住新型社区。通过‘一园五中心’(和美公园+党群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商业服务中心、养老服务中心),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吸引居民参与共建共治共享。按照“商业化运行,企业化管理”的思路,和美社区引进枢纽型社会企业“创女时代”,对社区综合体进行整体运营。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服务与市场无缝衔接,已实现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和企业发展的有机融合。最初由社区几个全职妈妈发起的“妈妈手工作坊”,在“创女时代”的专业孵化下迅速发展,会员已达80余人。

  双流区黄甲街道檬子社区由慧缘社工利用场馆经营花店、奶茶店书吧;王家场党群服务中心经营起共享厨房、共享会议室;长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底楼经营起共享超市;一里坡社区引入咖啡馆、早教机构和健身培训机构,为辖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武侯区五大花园北苑小区由全体居民推选出若干民意代表,成立议事机构,并在一定范围内代表居民行使院落自治事务的参与权、议事权、决策权,居民不再“等靠要”,有助于多元共治氛围的形成。

  天府新区安公社区辖11个居民小区,通过十户一人的标准选拔小区代表,再从小区代表里层层产生楼栋长,再依法依规让楼栋长选举成为业委会的成员,还搭建群众做事的平台,组建社区、居民小组、小区三级议事会,选出各级议事代表303人,实现民事民议,自治管理。小区的自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住在对门不认识,现在大家邻里一家亲了。小区有重大的事情,大家都商量着化解。

  公益微基金 增强社区治理“向心力”

  成都完善社区公益微基金管理机制,整合辖区社会资源持续投入社区治理,在筹钱、筹人、筹规则的过程中促进居民深入参与社区公共事务,通过社区集市、社区居民捐赠、企业冠名等多种方式建立社区公益微基金。

  温江区柳城街道光华社区成立了社区发展共享基金,由社会组织捐助了第一笔资金,并把基金托管到成都市慈善总会,并成立管委会和秘书处,以确保资金使用安全。利用社区微基金,在孵化了大批社区自组织的同时,撬动了居民的参与性,这个年轻的社区充满向心力和归属感。

  为把资金使用落到实处,光华社区申请项目要经过捐赠方代表、社区代表以及居民代表的评审,还要经过公示,以确保资金使用公开透明。。2017年以来,共发布4期项目,如社区老人协会的副会长金阿姨申请了一个低龄老人陪伴高龄老人的项目,在社区内的7个小区中挖掘志愿者,进行入户走访,为需要关爱的老年人建立台账,定期开展关爱老人的服务。

  高新区合作街道顺江社区“众爱基金”普惠社区残疾人、扶贫济困、敬老奖学、文化体育等公益服务,开展了“为盲人发放听书机”“为残疾人发放爱心医疗卡”“生活资助困难残疾人家庭”“我帮残疾人过个年”“阳光行动、德善同行”“暖心过节”等各项活动,在运营上真正实现了“爱”的良性循环。

  目前成都市已建立社区基金447支,它们正在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融合、推动社区自治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志愿服务 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在成都市青羊区,“志愿服务+社区治理”已经拥有自己的品牌——“青益+”志愿服务品牌,“青益+”志愿服务品牌立足弘扬“友善公益”天府文化,推动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再上台阶,融入具有青羊特色的社区治理体系。目前青羊区共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1240支,绝大多数长期活跃在全区79个社区中。期间,“青益+”大大拓展着“+”的外延,链接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志愿服务的合力,融入到社区治理的方方面面。

“青益+”志愿者队伍。资料图

  成华区全面推行 “1112”志愿服务机制,组织动员166个党组织、3000余名机关党员到社区报到、参与社区发展治理,认领服务项目和公益岗位3000余个。各居民小区自发成立100多个志愿服务小组,发展了1000多名队员,队员们肩带红袖章,每天不定时巡逻,监督小区事务运行,及时上报、调解邻里矛盾。实行志愿者积分制,定期存入积分,可以兑换很多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成华区青龙街道致强社区豫府小区罗秀花所在的“豫府志愿服务队”、万吉福所在的“护花指导队”、黄会明所在的“环保志愿队”经常开展各类活动,大家都认为,自己就是社区的主人,要尽好主人的责任。如今,成华区的志愿者队伍还在不断壮大,涌现出“丁叔叔帮万家”“440”等多个志愿服务品牌。

  以文化人 传播社区治理正能量

  双流区西航港街道寺圣社区拥有占地700余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多功能厅、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室、培训厅和展览厅、陈列室、办公室、档案室等应有尽有,给物流园区职工、社区居民一个培训和学习的平台;通过综合文化中心提供的古筝、二胡、吉它、架子鼓等乐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通过“社区雏鹰”公益活动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学习机会;发展传统文化、大众文化等,创新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特色发展之路。

寺圣社区的“妇女儿童之家”。资料图

  金牛区茶店子街道育苗社区有8个艺术团体,文艺队伍两百多人,还有为大家教授四川清音的国家一级演员夏曼云等十多位专业老师,为社区居民学习专业的传统艺术提供了方便,也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让天府文化扎根社区。

  成华区致强社区多个小区组建文艺队,通过歌舞、相声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演绎文艺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凝聚人心、维护秩序、促进和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育苗社区的文艺队伍。资料图

  成华区桃蹊街道傅天斌开办的毛边书局收藏了十万册旧书,其中不乏古董级的珍贵书籍,已成为读书人的文化地标,同时也是社区居民的共享书房。

  如今,成都的4600多家社区,几乎都有自己的图书室、阅览室。像毛边书局、桃蹊书院这样规模的书院也有上百家。他们就如同汩汩清泉,滋养着天府沃土。

  结束语: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最小单元,建设更加便民、美丽、和谐的文明城市,真正做好民生工作,就必须着力解决社区生活中的操心事、烦心事,治理好通向百姓的“最后一公里”。成都在推动社区治理工作中,让一个个人人参与的、更有人情味儿、更有归属感的家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居民身边。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