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文明花开漫甜城——十八大以来内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
2021-07-07 14:54:00 内江日报
分享到手机

文明花开漫甜城

——十八大以来内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硕果累累

  每年高、中考时,内江的小区外、大街上、考点周围,会准时出现一辆辆系着黄丝带的爱心送考车,这些参与爱心送考的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但目的只有一个:护航莘莘学子顺利赴考。

  这是一种崇德向善的强大力量,虽然无形,却将人心紧密联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市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凝心聚力,通过多种形式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全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新内江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志愿者向市民宣传文明出行。

内江打造6座志愿服务V站,面向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隆昌市“关爱留守儿童”文明实践活动走进云顶镇前进村。

文明礼让深入人心。

内江400余名志愿者护航春运。

  聚力文明风尚 志愿服务成为热潮

  “为传承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营造绿色、畅通、文明、和谐的高考环境,爱心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2021年内江市第九届爱心送考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为高考学子助力……”5月下旬的一天,内江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微信群里弹出一则信息,招募高、中考爱心送考司机以及爱心送考点位的志愿者。

  不久后,当发布者再次更新招募信息时,不少点位的志愿者人数显示“已满”。据统计,今年高考期间,内江市爱心志愿者协会中报名参与爱心送考志愿服务的人数接近100人。

  刘群是内江市爱心志愿者协会的骨干型志愿者,今年是她第4次参加爱心送考志愿服务。6月7日、8日,本来是她难得的休息时间,她都用来参加志愿服务。

  在内江,像刘群这样的志愿者有很多,仅爱心志愿者协会的微信群里就有500人。实际上,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小区、学校、医院……还有无数志愿者,他们一边辛勤学习和工作,一边在社会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温暖着一个又一个甜城儿女。

  志愿者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全市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有着不小联系。

  近年来,内江市通过多种方式,不断夯实志愿服务基础。

  加强志愿服务阵地建设——将市中区、隆昌市、威远县纳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全市现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所78个、站968个、点388个。在大千园、大洲广场等建成志愿服务V站5座。今年,全市还将推动银行、通信、电力、政府服务窗口等按照“六有”要求建设3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点。建好用好内江文明网、“文明内江”微博和微信等网络平台,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唱响时代主旋律。

  规范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建立三级志愿服务队伍,组建市志愿服务总队,注册志愿服务队伍2167支,注册志愿者突破6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例达16.7%,累计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7万余场次。

  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化品牌化建设——在全省率先组建学雷锋爱心企业公益联盟,围绕春夏秋冬四季特点倾力打造“春运暖程”“爱心送考”“公益助学”“暖心关爱”以及“公益星期六——市民志愿服务日”“4+1”志愿服务活动品牌。全市涌现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黄位民志愿服务联盟”志愿项目、“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市中区“2020筑梦课堂”志愿服务项目、全省十佳志愿服务社区东兴区新江街道东风社区、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务组织——隆昌市“鸟爸爸”志愿服务队等大批先进典型,隆昌市《文明实践积分管理“四个一”》方法入选中央文明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方法100例》,在全国推广。

  同时,以志愿服务为依托,全市深化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诚信经营等行动,在全社会营造遵章守纪、文明礼让、厉行节约、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

  聚力典型示范 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2021年3月25日,2021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在南充市蓬安县举行,来自内江的四川煌旭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启刚和东兴区福寿缘养老公寓院长阳建春登上好人榜。至此,内江市获评“四川好人”的个人(集体)数量增至151个。

  4月初,内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再传喜讯,内江市公交集团党委书记蒋光宁荣登2021年1—2月“中国好人榜”,被评为“诚实守信好人”。至此,内江市获评“中国好人”的数量增至19人。

  选树典型,并以典型人物为榜样,内江市营造起人人学典型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江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注重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在入脑入心入行上见成效。建立“月评选、季发布、年表扬”典型培育机制,每月推选“四川好人”,按季度、年度评选典型人物,每三年评选一批道德模范。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人获评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8人入选四川省道德模范;1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51名个人(集体)入选“四川好人”;推出最美教师、最美医生等7个行业系统最美人物;开展先进典型事迹巡讲巡演巡展活动1000余场次;市委每年召开先进模范人物代表座谈会并开展关爱礼遇活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先后多次报道内江好人好事;内江市培育关爱典型经验在全省道德模范评选管理及关爱帮扶工作座谈会上做交流发言;成功承办全省首场“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春节、清明、中秋等“我们的节日”开展各类主题活动,打响大千龙舟经贸文化节、隆昌正月初八舞龙、资中文庙祭孔、威远翔龙节等特色活动品牌,中央电视台、人民网等媒体推出报道600余篇(条)。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70余人获全国、全省奖项。举行新时代好少年先进事迹发布仪式,5人获评四川省新时代好少年。全市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实现乡镇全覆盖,并向二级村小辐射,建设经验在全省交流推广,威远德育案例《新场镇中心学校校园里“彩龙飞舞”》被评为全国德育工作典型。

  评选活动结束后,通过宣传报道、事迹宣讲、口口相传等,各行各业的模范典型人物走进公众视野,向典型人物学习成为广大市民的自觉行动,公民的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聚力民心民生 “五大创建”增强幸福感

  面朝沱江的新农村综合体,环境优美。道路两旁,民居风格统一,广场宽敞平整;推门入户,小小农家庭院,整齐洁净,温馨舒适;沱江两岸,蔬菜地和水果林长势喜人,一江碧水,映着这村景,犹如画卷——这是资中县重龙镇杨柳滩村的景色。

  2020年末,杨柳滩村成功创建为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镇,文明的乡风让村子有了更生动的面貌和希望。

  杨柳滩村党委书记周继富说,这几年,通过常态化开展“五清”行动、人居环境整治、秸秆禁烧等一系列改善村容村貌的活动,乡村实现共建共治,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通过村级典型人物评选和培养,村里人人学先进、当先进,乡风文明更加凸显。现在,杨柳滩村是远近闻名的明星村,迎接着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热闹极了,村民的生活幸福感越来越高。

  文明村镇之外,内江市创建的文明细胞还有很多。2020年底,内江市13个村镇、单位、家庭、校园和个人分别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明单位、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据了解,近年来,内江市大力推进市本级及资中县、威远县第五届四川省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市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全域覆盖,隆昌市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资格。

  以文明村镇创建助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建成全国文明村镇10个、省级文明村镇20个、市级文明村镇102个。全国文明村镇隆昌市胡家镇创建经验在全省文明村镇创建推进会上交流推广。

  以乡风文明建设十大行动为统揽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四个一”建设活动和精神扶贫十大行动,建设道德讲堂926个、每年开展道德讲堂2000多场,指导924个行政村完善村规民约,成立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和黄赌毒禁委会。实施广播“村村响”和电视“户户通”建设,开展文化惠民演出1800余场,建成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13个、省级“四好村”90个、市级“四好村”255个。

  围绕优质服务推进文明单位创建,建成全国文明单位10个、省级文明单位82个、市级文明单位389个。内江市文明村镇、单位“亮牌子·美环境·树形象”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承办全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推进会,培育了市税务局“甜·诚·行”、国网内江供电公司“三为志愿服务”、内江市公交集团“甜馨”“甜捷”“甜女”文明公交等文明创建品牌。

  开展文明单位与贫困村和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对共建,实施结对项目180余个,筹集资金1.2亿元。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廉洁家庭等创建活动及“好公婆”“好媳妇”等评选活动,13户家庭获评全国最美家庭和五好家庭、18户家庭获评省级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86户家庭获评市级文明家庭和最美家庭。

  开展“寻找甜城好家规”等活动,建设家风文化主题院坝230余个,选树好家规、好家训268条,威远崔氏家规获评十佳“天府好家规”,印发《内江市优秀家训家书家风故事选集》。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文明校园创建,建成全国文明校园2所,建成省级文明校园31所、市级文明校园83所。

  文明是城市之魂。长久以来,内江围绕公民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提升、志愿服务培育“三大工程”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都有了明显提升。

  文明之花,在甜城大地上绽放。(全媒体记者 姜晓凤 文/图)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