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以长征精神重铸文明创建之魂——记四川省文明办干部党性教育与文明创建宣传工作培训班
2020-10-29 16:41: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甘孜讯(罗园)10月27日,由精神文明报社主办的四川省党性教育与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培训班在四川长征干部学院甘孜泸定桥分院举办。来自全省各市州、区县的120余名精神文明战线工作者齐聚泸定县接受为期3天的培训。培训期间,学员们怀着缅怀先烈的深厚感情走进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瞻仰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参观红军长征在甘孜纪念馆、观看大型实景剧《飞夺泸定桥》、重走长征路……在课堂教学和体验教学中,追寻红军长征足迹,弘扬长征精神。

学员在飞夺泸定桥纪念碑。

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在飞夺泸定桥纪念碑前,来自自贡的程健带领全体学员庄严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并向英烈敬献花圈,深深鞠躬哀悼。

  这样的宣誓,让曾是一名军人的程健心潮澎湃。此次穿上红军服,对他来说意义特殊。“虽然身份转变,但初心不变。如今,我作为一名宣传战线工作者,更应把党的理论和政策用人民的语言,润物细无声地传递到寻常百姓家。”程健说。

学员走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学员在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甘孜是长征精神的重要实践基地。86年前,红军在甘孜州多地经过、停驻和开展活动,时间长达15个月,为夺取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甘孜这片红色热土上,红军播撒下革命的火种,铸就了坚韧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发生在甘孜州泸定县的“飞夺泸定桥”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一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战役。

  大渡河因河谷两岸地势险峻,水流汹涌,自古有着“天险”之称。1935年,中央红军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后,渡河部队由安顺场沿东岸北上,尚未渡河的主力部队沿大渡河西岸北上,准备强夺泸定桥。红4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一昼夜奔袭240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红4团第2连连长廖大珠等22名突击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夺下桥头,并与东岸部队合围占领了泸定城。中央红军主力随后从泸定桥上越过“天险”,粉碎了蒋介石将红军歼灭在大渡河以南的企图。

学员驻足聆听红军故事。

学员驻足聆听红军故事。

学员在飞夺泸定桥纪念馆。

  望着脚下湍急的大渡河水从泸定桥下奔腾而过,来自宜宾的贺丹跟着队伍小心翼翼踏着小碎步走过当年红军战斗过的铁索桥,走到桥的另一端,她深呼了一口气。贺丹说,走在泸定桥上,尽管13根铁索外加了数根钢缆,并有结实木板构起稳固的桥面,过桥时仍感到桥身左右摇晃,看一眼桥下湍急的大渡河水,令人心惊胆战。“可以想象当年红军飞夺泸定桥只有13根铁索有多艰难,更觉当年红军夺桥战斗时的英勇豪迈,13根铁索扛起了一个共和国。”

  13根铁链是怎样扛起一个共和国?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一件件文物带领学员穿越时空,走进那段烽火岁月。在难忘的峥嵘岁月里,红军和各族人民并肩战斗,书写了中国革命的辉煌篇章,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来自松潘县的冯志明说,红军长征也曾经过松潘县,如今松潘县依旧留存着毛儿盖会议旧址等红色遗迹,还流传着许多红色故事,激励着一代代松潘儿女沿着红军留下的足迹豪迈前行。“我们今后将利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在松潘代代传承。”

《飞夺泸定桥》实景演出。

观看《飞夺泸定桥》实景演出。

  高举红军旗,身着红军服,沿着当年红军的行军路线,学员们从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出发,在崎岖的山路上徒步40分钟到达磨岗岭。

  磨西镇是当年红军进入甘孜的第一镇。1935年5月28日,就在红4军团一路急行军奔赴泸定县城的同时,中央军委机关抵达了磨西镇。当天晚上,毛泽东下榻于当地天主教堂内,召开了著名的磨西会议。1935年5月30日凌晨4点,毛泽东离开磨西,行进到磨岗岭半山坡时,接到先遣团派人送来的红军飞夺泸定桥成功的消息,毛泽东极为高兴,随即命令赶赴泸定桥,跨桥北征。

体验教学——过泸定桥。

重走长征路。

  来自绵竹市的邱培森认为,长征精神是精神文明创建的重要源泉。文明创建是一条新的长征路,在这条路上,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是、善于团结,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务实的作风投入到文明创建工作中去。泸定之行已然结束,一次次身临其境的现场教学,催人泪下的实景教学;学员们一次次驻足凝眸、一次次心灵涤荡,让红军长征精神在每一位参训学员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它将激励着每一个精神文明战线工作者砥砺奋进新时代、不忘初心再前行。

编辑:编辑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