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 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发表时间:2018-11-14 10:15:00    来源:精神文明报
——四川省文明村镇创建现场推进会参会代表发言选登

   编者按

  近日,四川省召开了全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现场会,总结、交流文明村镇创建经验,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加快推进文明村镇建设,助力新时代乡村振兴。德阳绵竹市、自贡市荣县、广元市苍溪县、内江隆昌市胡家镇、雅安市汉源县大田乡新堰村、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相关负责人在会上作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经验交流发言。现摘要选登,以飨读者。

乡村高奏文明歌 农家常驻好乡风
德阳绵竹市

    近年来,绵竹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不断提升,有效提高了农村群众的文明程度和道德素养,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全市有全国文明镇1个、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15个、省级文明集镇1个,德阳市级文明村镇30个,文明村镇创评工作覆盖面达60%以上。

  打造美丽文明新农村,拥有美的人居环境。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是建设生态宜居美丽新农村。我市全力建设“工业强市、文旅名城、美丽家园”,并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开展美丽人家、美丽院落、美丽村庄、美丽乡镇创建,提升统筹空间治理能力,努力建设生产、生活、生态相融合的生态宜居田园。二是探索“1+1+6”治理模式,推动乡村振兴。通过抓党建促发展、抓产业促小康、抓六治(治脏、治乱、治违、法治、德治、自治)促进步,推动乡风文明。三是用本土文化传播乡风文明。以本土文化绵竹年画为载体,打造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农村文化墙,宣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推进乡风文明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倡导崇德向善之风,营造美的乡风文明。积极培育乡风文明,大力倡导崇德向善之风。一是传承家风家训,弘扬传统美德。通过挖掘具有特色的乡土文化资源,开展“晒家风亮家训”“身边好人”等系列评选活动,弘扬传统美德,不断培育乡村文明。二是开展道德讲堂,讲出农村新风尚。深入开展“道德讲堂”“道德评议”活动,深入田间地头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好人好事等,在全社会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的道德风尚。三是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淳正民风。多形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工作,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成立红白理事会,构建以村民自治为主体、法治为核心、德治为基础的“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充分发挥村民议事厅、乡贤理事会、乡镇人大代表工作室、村规民约的作用,在全市掀起了营造和谐文明乡风的良好氛围。四是加大感恩教育,激发内生动力。针对农村的贫困户,坚持“扶智”与“扶志”相结合,利用“农民夜校”平台,加强对贫困户的感恩教育,表彰一批“自强自立”脱贫典型,增强贫困群众主体意识,充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并通过“晒”《赡养承诺书》,引导形成爱老敬老好风气。

  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享受美的文化生活。始终坚持把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一是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全市21个乡(镇)镇镇有村综合文化站,154个行政村村村有文化室、农村书屋。二是构建品牌,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年画节”“梨花节”“棠果节”三大节日为载体,绵竹城乡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满足了城乡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文化育人,发挥文化院坝双重基地效应。利用文化院坝阵地,大力宣传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个文化院坝既是文化活动基地,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示范基地,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农村社区、家庭院落。

创建文明村镇 力促乡村振兴

自贡市荣县

    近年来,荣县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助力脱贫攻坚、力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紧扣德耀荣州主线,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着力做好强保障、增内力、添活力“三篇文章”,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落地生根。

  做好“创建体系”文章,夯实乡村振兴的坚强保障。三级联创,健全组织体系。健全组织领导、目标管理、督导考核、投入保障、城乡共建等创建机制。成立县委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压实“党政主抓、部门主管、镇村主体”“三级联创”工作责任,形成了以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为统领,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为基础的“1+4”大创建工作体系。

  原乡原味,筑牢阵地体系。突出“一乡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以农民漫画、荣县书法、荣州蝶画等原乡艺术,首批打造金台村漫画村史馆、蔡家堰村好人道德堂、山王村土陶体验讲习所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示范村,吸引广大村民走进来、学进去。

  接实地气,丰富活动体系。以小喇叭、小故事、小节目、小手册“四小”载体传递党的十九大好声音。策划“迈进新时代·欢乐新荣州”重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春晚·四下乡”、全民阅读等活动。细化亮“星”、争“星”、评“星”、颁“星”程序和标准,评选“五星级文明户”1200户。

  做强“示范引领”文章,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主题示范,强化价值引领。以优秀传统文化、“四德”宣传等为内容,在农村生产生活主要场所植入农民漫画、新桥枇杷卡通、雕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象景观,浸润式引导广大群众的共同价值追求。

  党员示范,强化党建引领。突出“党建带创建、创建促党建”,深挖吴玉章精神,开发玉章精品课程,开办玉章精英讲堂,用“一辈子做好事”的优良家风深刻影响广大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先进示范,强化典型引领。突出“德耀荣州”主题,开展“月评好人”活动,表彰荣县第五届道德模范,开展十大乡贤评选,利用田园微巡讲、院坝故事会传递榜样力量。

  做实“提质增效”文章,增强乡村振兴的发展活力。移风易俗,着力培育风尚新美。黄家村坚持扶贫扶志与移风易俗相结合,依托农家书屋深化“六倡导五反对”活动,引导67户贫困户除陋习树新风,实施“稻田养鱼”工程,种植优质核桃,走出脱贫奔康新路子。吕仙村抓住国家级传统村落建设机遇,把“孝道、厚道、正道、公道”等融入村规民约,以“一约四会”打造远近闻名的文明示范村。

  共建共享,着力打造环境秀美。以创建全省第一批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为契机,整合四好村、文明村、文化扶贫示范村等资金,打捆“金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集中推进集镇规划治理、村庄优化整治工程,补齐农村发展短板。以乡村旅游为突破口,重点培育一批国省级特色小镇,保护性开发一批传统村落,规划建设一批幸福美丽新村,撑起发展新天地。

  “三两帮带”,着力推进生活富美。组建“两能、两退、两老”文明志愿者队伍,致富能手、技术能人等“土专家、田秀才”“带”技术,退休教师、退伍军人“帮”发展,老干部、老党员“传”经验,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全域推进文明创建 全程助力脱贫攻坚
广元市苍溪县  

    近年来,苍溪县始终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抓手,全域推进、全程监管,促进精神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累计建成全国文明村3个、省级文明村11个、市级文明村31个、县级文明村453个。

  推行“三项前置”,增强创建动力。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文明的基础工程,重视规划和预申报,管住过程,紧扣成果运用,破解“创不动”的困境。规划申报前置。把文明村镇创建纳入党委、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考核体系,各乡镇当年计划创建的“四好村”和退出贫困村,全部纳入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创建规划。按照全市统一要求,落实创建预申报制度,对非贫困村和已退出贫困村进行创建评估。细胞建设前置。把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先进典型培育作为创建达标的必要条件。对当年计划脱贫户评定星级,由村干部和帮扶干部“一对一”指导督促,实行季度考核、年终授星。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分别设立县、乡、村“百姓好人榜”,分级评选好人,择优推荐上报。成果运用前置。把文明村镇作为优秀村级党组织、“四好村”等申报评选的前提条件,使文明村镇创建成为创先争优的基础性工程。今年,市、县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文明村镇创建被纳入考核细则。

  推行“三个全域”,夯实创建支撑。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强化创建达标的人才、文化、产业支撑,破解“创不成”的障碍。全域集聚乡村人才。大力实施人才引进、返乡创业。近年来,全县引进硕博研究生、本科专业人才850余名,返乡创业8100人,90多名农村“能人”入选村委班子;培育合格新型职业农民2380人、实用技术人才4616人,贫困人口占10%。全域开展文化活动。坚持把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扎根基层的振衣提领工程,成功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百里示范走廊。每年抽调优秀文艺爱好者,集中创作一批文艺精品,发动民间文艺队伍进基层巡回演出,指导村民自编自演。全域壮大特色产业。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文明村镇创建的有力支撑,按照“大园区带小庭园”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累计建成万亩园区18个、千亩园66个、微产业园4.8万个、特色产业基地3.4万公顷,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推行“三大机制”,提升创建质量。坚持把文明村镇创建作为乡村治理提升工程,注重机制创新,落实激励措施,提升创建质量,破解“创不好”难题。推行道德激励机制。结合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探索建立家庭道德积分档案,每季度按“1好1星,1星1分”量化计分;其它类的家庭获奖,按国家、省、市、县、乡级各5、4、3、2、1分计分。配套建立道德基金、道德超市,年终按总分进行“道德分红”,并在产业发展、贴息贷款、技术培训等方面优先给予安排。推行诚信监督机制。以农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为每户村民建立生产档案,以电商商城评价为依据,试点推行诚信监督机制。在商城评价体系中年终得分高者,第二年对其提高收购价,并额外奖励现金。同时,发动农户建立信用共同体,共同体成员之间相互担保、相互监督。推行一会六员机制。创新推行“一会六员”自治管理模式,成立生态庭园文化促进会,下设乡村规划管理、庭园经济发展、清洁卫生监督等“六员”,由无职党员、离退休干部、驻村干部及群众代表担任会员。

念好“三诀”促“三美” 文明创建助振兴

资阳市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

    近年来,雁江区保和镇晏家坝村以文明村创建为统揽,以乡村振兴战略和花溪河休闲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以发展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推进乡风文明为重点,致力建设民富、村美、文明、和谐新农村。先后荣获“全国美丽宜居村庄”“全国文明村”“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坚持“三化”,营造美丽环境。村居建设标准化。按照“庭院绿化、民居靓化、村庄美化”的标准,科学规划布局,在体现现代文明的同时兼顾农村田园风光和乡土气息。突出生态环保、现代实用,规范前庭后院设计,建设“沼肥”循环农业。如今村里庭园民居错落有致,小桥流水点缀其间,家家户户通路、通水、通电、通气、通网。环境治理常态化。全村坚持“村民主体、建管并重、常态有效”的原则,大力实施“两改五治”,着力改善环境卫生、公共秩序。建立集体、村民共建共管机制,所有村民轮流监督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环境问题,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提升。文化建设特色化。坚持“因村制宜、重点突出、凸显特色”,制作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的手绘墙体、景观小品等,形成农村独特的宣传文化景观。

  做实“三育”,塑造淳美乡风。推进村民自我教育。采取“一核多元”的自治模式,成立村规民约监管小组、“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多支群众性自治队伍。全村还先后成立了志愿服务队、法治宣传队、治安巡逻队等队伍,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模式日趋成熟。突出典型引领教育。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效应,广泛开展“好公婆 好儿媳”“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唱响善行“好声音”。发挥党员干部的带动作用,在党员中开展“移风易俗我带头”“保护环境我参与”“文明创建我先行”主题活动。开展重点主题教育。紧紧围绕“感恩奋进、孝老爱亲、明荣知耻”三大主题,运用农民夜校、周末讲堂等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引导村民树立自强自立、自力更生的信心,秉承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爱心,坚持热情待客、诚信经营的初心。

  突出“三子”,创造美好生活。绿色品牌挣票子。坚持“生态优先、种养循环、绿色环保”的发展理念,发展蔬菜、水果等支柱产业。引导督促业主和农户改进生产技术、规范用药管理、坚持有机生态、创建农业品牌。农旅结合宽路子。按照“以农促旅、以旅强农、农旅融合”的思路,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完善的基础条件,大力发展旅游观光农业。初步形成了集旅游观光、体验采摘、户外拓展、教育科普为一体,吃住游乐购一条龙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文化乐民美日子。充分发挥文化引领社会风气、敦风化俗的重要功能,不断丰富全村文化活动。组建老年秧歌队、健康舞蹈队等文艺队伍,常年开展文娱活动。在传统节日举办晏家坝“村晚”,让村民自己演、自己唱。常态举办歌咏比赛、象棋比赛、农作物争霸赛等富有农村特色的文体活动,营造出邻里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培育文明乡风 助力乡村振兴
内江隆昌市胡家镇

  近年来,隆昌市胡家镇围绕“12345”工作思路,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文明村镇创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省级安全社区、省级卫生乡镇等称号。

  着力培育一批产业,夯实发展基础。围绕建设“生态田园·鱼米之乡”,将全镇规划为稻虾(渔)、柑橘、蔬菜、桑葚、中药材五大产业片,“田里稻鱼虾,土里蔬果药”产业布局初现。以“财政资金+优质企业”“固定资产+业主”“个体+集体专合社”三大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着力建好两个阵地,激发内生动力。一是建好农民夜校。整合村级办公场所、产业集中区、电商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开设惠农政策、农业技术、电子商务等重点课程,培育农村“家庭能人”。二是建好道德讲堂。建设机关、乡村道德讲堂,讲好人、说典型,引导农民群众崇德向善。

  着力实施三大行动,改善人居环境。一是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推进交通、水利、供水等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五清”行动。开展清河、清渠、清沟、清路、清院“五清”行动和村民院落“摆顺、扫干净”行动。全面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开展“三清一保”行动。三是实施文明风尚行动。在全镇主要交通干道和农民群众集中区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乡风文明公益广告宣传;开展“亮牌子·美环境·树形象”活动,推动乡风文明。

  着力抓好四支队伍,引领文明乡风。一是培育文化指导员队伍。招募退休老师、文艺爱好者组建文化指导志愿服务队,每季度到村社开展舞蹈、太极拳培训。二是培训乡村主持人队伍。对镇域内乡村活动主持人进行专题培训,引导将农村红白喜宴从“娱乐化”“低俗化”向亲情教育、勤俭教育转化。三是组建乡村宣讲员队伍。推选“最会摆龙门阵”村民组建乡村宣传队,在茶馆、农村宴席等地方宣讲党的政策。四是组建乡贤“和事佬”队伍。推选乡村贤达、宗族长辈组建和事佬队伍和“和事堂”,及时调解村民纠纷。

  着力开展五大活动,突出价值引领。一是开展“践行十爱·德耀甜城”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十爱主题教育活动,积极培育和挖掘身边典型。二是开展理论微宣讲活动。采取“文艺+理论”“文艺+事迹”形式,将党的十九大精神、家风家训、身边典型事迹创编成舞蹈、歌曲、小品等,在村社院坝宣讲和演出。三是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进“爱心妈妈”关爱留守儿童、党员“红色方队”助农增收等志愿服务项目,提升群众自我服务能力。四是开展文明细胞创建活动。以“和之星”“百家评千家看”等活动培育文明细胞,推选“和之星”、党员产业示范户、勤劳奔康示范户等;推动文明家庭及文明村镇创建活动。五是开展精神扶贫活动。利用院坝会等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在传统节日为贫困户送文明书画,开展典型人物宣讲走进贫困村活动,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产业依托 文明引领 不断推进新时代文明村镇建设

雅安市汉源县大田乡新堰村

  近年来,汉源县大田乡新堰村以建设梨花生态文明村庄为目标,先后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村庄”。2014年成功创成四川省文明村,2017年成功创成全国文明村。

  产业依托,打造生态美丽新农村。着力夯实生态本底。按照县委“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工作思路,立足发展“粮—蔬—果”立体复式农业。实施村内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基本实现农田自流灌溉、果园节水灌溉,促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

  着力营造优美环境。全面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探索建立“户收、组运、村处理”垃圾分类收集处理模式,健全了环境卫生长效工作机制。实行环境保洁维护责任制和商家门前“五包”责任制。

  着力发展全域旅游。发挥“花海果乡”4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位优势,依托县域百公里百万亩果蔬产业带建设,打造槿上梨花、塔山望春等景区景点。借助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暨“阳光汉源”赏花旅游文化月等活动,建设生态美丽新村。

  文明引领,实现民心聚合新效应。着力实施德爱工程。持续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通过举办新堰村农民夜校、道德讲堂,不断提高村民文明素养和道德文化水平。加快法治新堰、诚信新堰、文明新堰建设,开展感恩教育和“三为汉源、爱家树风”活动,村民群众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着力实施文化工程。高标准打造幸福美丽新村文化院坝,建成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图书阅览室多处,顺应群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组建村文艺演出队,培训文艺骨干和爱好者,以“我们的节日”为载体,举办围鼓、广场舞、腰鼓等文体活动。实施“人才兴村工程”,搭建“乡愁”平台,吸引乡贤和致富能人返乡创业,有效推动乡村产业发展。

  着力实施创评行动。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新堰好人评选和“立家规、扬家风”等主题活动。发布好人榜、宣扬新堰好人事迹,每季度组织开展向星级文明户、文明家庭、新堰好人学习,形成学习好人、争做好人的热潮。

  移风易俗,形成文明村新风尚。着力发挥主体作用。实施移风易俗“6343321”工程,即文明素质教育、党员干部带头、公共政策导向等6个制度,道德评议会等3个协会,居住环境等4个环境,村规民约等3个约束,创建评选等3个引导,梨花节、品果节2个会节,志愿服务队伍1支队伍。组织科普宣传、普法教育、移风易俗活动,营造崇尚道德、崇尚文明的社会氛围。

  着力实现自管群治。由村两委班子牵头抓总,以党员、村组干部为骨干,实现“村民自管”和“群联群治”。组建宣传小分队,开展政策法律、网络公益活动和文明传播活动;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帮扶救助、环境保护等志愿服务。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