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藏区人民的“和谐卫士”——木里县公安局民警为民服务记
2018-11-13 15:09:00 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他们是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公安局159名民警中的成员,他们始终秉承“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的藏区公安精神,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忠实履行着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擒毒贩打黑恶、治乱象肃环境、反盗抢保民安,维稳处突、抢险救灾、扶贫帮困……他们是木里县公安局先进典型瞿发清、马金权、吴华,扎根高原、服务群众,不畏艰险、敬业奉献,用真心与热血,诠释藏区人民“和谐卫士”的真正含义,用无悔的青春和不变的信念,共同守卫着13252平方公里的土地。

  藏区腹心地里的“耕耘者”

  东朗派出所辖东朗、麦日两乡。东朗、麦日两乡位于木里县境内东北部,是木里县藏区的核心地带,拥有高原藏区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是木里县藏族文化最原始、藏族民风最浓郁、藏族人口居住最多的两个乡,同时也是木里县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地之一。

  瞿发清自参加公安工作便被分配到了东朗派出所,从一名户籍民警到派出所教导员,虽然地处高原山区,交通不便,信息匮乏,手机信号也是时有时无,但瞿发清的工作并没有因此落下,派出所的每一项工作,每一份业绩,都有他的默默耕耘。

  为加强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更好地服务群众,瞿发清印制了警民联系卡,挨家挨户送上门。通过上门走访,几年来,瞿发清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已记满了群众的诉求,里面既承载了广大僧俗群众的家长里短和村组的烦杂琐事,更见证了片警瞿发清群众无小事、事事放心头的爱民之情。

  行走在溜索间的“服务员”

  俄亚纳西族乡位于木里县西南边缘,处在川滇两省五县的交界处,四周被高山和大河环绕,道路崎岖,交通闭塞。由于极度封闭的自然环境,使俄亚保留了许多纳西族的古老习俗。

  马金权所在的俄亚派出所现有民警3名、协警2名,管辖着591平方公里内的50多个自然村,主要居住着纳西族、藏族、白族和汉族群众,其中纳西族人口为4862人,占该乡总人口的65%。自古以来,当地村民处理纠纷均由“东巴”来裁决。俄亚派出所成立后,所长马金权作为一名彝族青年,为了让当地群众信任自己、支持自己,他和派出所的其他成员走遍了俄亚的村村寨寨,常常坐溜索到村中为民办实事、解难事,渐渐架起了与当地群众沟通的桥梁。

  俄亚最远的卡瓦村、立碧村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就是两条横跨在湍急河水之上的长长溜索。溜索危险,短短几十秒的溜索过程,对每个渡江人来说都是生死时刻,马金权和俄亚派出所的全体民警、协警却始终坚持在群众有困难、有需求时,第一时间坐溜索到村中给予群众帮助。

  脱贫攻坚路上的“苦行僧”

  倮波乡陇东村是木里县最偏远且唯一一个不通路、不通电、不通网的“三不通”村子,村民以原始的放牧生活为主,不愿与外界接触,因为条件艰苦,扶贫工作始终没有起色。

  2015年,吴华参加公安工作,主动请缨分配到远离县城200多公里的卡拉派出所,并在次年担任起陇东村的第一书记。

  刚到陇东村,军人出生的吴华就严格要求自己,要时刻保持军人素质和作风。他习惯每天把被褥折得有梭有角,物品摆放得井然有序。然而,陇东村的群众却普遍没有讲卫生的意识,吴华每到一家,一边和村民聊家常、了解情况,一边主动帮村民做农活、做家务,同时指导农户清理卫生。吴华还带着村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清理山坡、河道,填埋垃圾,并给大家指定固定的垃圾处理点。

  因为送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家中又需要放牧的人手,陇东村的村民普遍不愿送孩子上学,认为孩子能放放牲口、数清个数就行,不需要有文化。为动员村中孩子上学,吴华一次次奔走在崎岖的山路上,一次次走进清贫的石板房。他每天坚持用摩托车轮流接送小孩子到幼教点上学,成了名符其实的“扶贫摩的”。

  同时,吴华还组织村民发展特色养殖业,加快供排水、供电、道路、通信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开展村民劳动技能培训等,陇东村的面貌一天天悄然发生着改变,吴华为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带来了希望。(张远正)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