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80多户人家7年走出64名大学生
2018-08-16 09:46: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在邻水县一个小山沟,不比吃穿比知识

再穷的家庭也会想办法让孩子读书

  又是一年金榜题名时。“今年高考,大屋基又有3名学生考上一本,2人考上二本。”8月15日,广安市邻水县长安乡金垭村村主任刘大俊告诉记者,该村铜锣山深处的大屋基居住着80多户人家,7年来共有64人考上大学,其中3人还考上了硕士研究生。

  大屋基地处丘陵地区,离邻水县城有40多公里,过去是个穷山村,今年6月才通公路。在去年脱贫摘帽前,村民人均纯收入仅2000多元,80多户人家中有26户为贫困户。“大屋基虽然贫穷,但有‘耕读传家’的古训,明朝时刘三才高中进士。这里至今家家户户都以读书为荣,有‘不比吃穿比知识’的好风尚。再贫困的家庭都会想办法让孩子读书。”刘大俊说。

  2010年前后,大屋基外出务工的农民多起来。外出务工进一步打开了村民的眼界,他们更加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他们认为,对贫困山区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就能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村民刘发烈的两个女儿都考上了大学。他家3亩地左右,主要种植稻谷、玉米、大头菜等。在大头菜等作物收获的季节,他每天凌晨3点起床,背上自家产的大头菜、辣椒等作物到县城去卖,需步行4个小时,一背篼大头菜能挣20元左右。“再苦再累都没想过让娃儿辍学,不能把贫困传给下一代。”除了种地和卖菜,他还在村里打零工,勤扒苦做,硬是将两个女儿供上了大学。如今,他的大女儿已经在重庆参加工作,小女儿正在成都上大学。

  脱贫攻坚战的打响,使得大屋基村民的收入显著提高。另外,国家和省、市“两免一补”、雨露计划等教育扶贫政策也帮助一些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根据初步统计,从大屋基走出去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顺利找到了工作,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回到广安市或邻水县,成为教师、公务员、技术员等,为家乡的发展出力。

  邻水县长安乡党委书记王斌源计划明年春节时把从大屋基走出去的大学生们聚集起来开个会,为村里的产业发展支招,并到其他村进行宣讲,改变更多村民的观念。“扶贫先扶智。重视教育的传统要坚持下去、传播开来,这样才能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记者 何浩源)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