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绿色九寨 动力更澎湃

发表时间:2018-08-08 10:29:00    来源:四川日报
九寨沟县漳扎镇中查村,房屋重建加固后的藏族村寨。杨树 摄(视觉四川)
  8月3日,九寨沟县漳扎镇磨坊后山滑坡治理点上,多名工人正忙着搭建一个个格子,其上都铺了植被网。该项目技术负责人李延坤说:“我们搭建的是格构。之后我们将把植被回填,在格构上种草。这样一来格构就在青山中‘隐身’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不仅仅是地灾治理,在一年来的九寨沟重建中,无处不彰显这一理念。

  地灾整治为绿水青山留空隙

  磨坊后山滑坡点的前面是天堂口民宿风情街,聚集了大量的民宿和餐馆。在“8·8”九寨沟地震中,山石滚落,曾将5辆车埋入其中。震后,这里被纳入漳扎镇的148个地灾隐患点。今年6月,磨坊滑坡治理项目正式开工,预计本月底完工。

  记者在治理现场看到,工人们将锚杆打入山体中,再在锚杆之间用钢筋混凝土构筑格构。每一个格构都是正方形,宽度为2.5米,上面铺上了植被网。李延坤说:“它能将滑坡层紧紧地钉绑在山体上,防止坡积物滑入。”

  除了格构外,地灾治理中还有主动网、被动网、拦石墙等手段。九寨沟县国土局重建办主任谢峰说,九寨沟震后的每一个地灾治理点,都为植被回填留了位置,“针对不同的手段,我们有不同的种植植被的方式。”

  主动网,是以钢丝绳网为主的柔性网包裹在岩石上,防止危岩崩塌。被动网则是用钢丝绳网拦截石头往下滚落。“防护网在铺设过程中,充分预留了植物生长的空隙,随着植被的恢复,防护网将进一步隐身。”

  记者在路途中看到,随处可见的主动网上,绿草和不同颜色的小花朵已经长出,有些甚至已经伸出网格之外。

  而漳扎镇龙康村明华停车场崩塌抢险救灾项目,则选用了拦石墙。设计单位在工程设计之初就提出要结合九寨沟景区和漳扎镇“魅力小镇”进行景观工程打造,使治理工程能够与周围景色保持和谐、融为一体。

  在已经完工的现场,谢峰介绍,从土方开挖起,工人们就非常小心,尽量不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苔藓草皮。这些植被和草皮被存放在另一个地方,待拦石墙完工、土方回填后,再覆盖、精心养护。

  谢峰说,为绿色留空白,是九寨沟地灾治理的最大特色。

  无烟产业带来“金山银山”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远来游客眼中的世间美景,也是当地百姓致富的“金山银山”。将“无烟产业”——旅游作为“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一个最佳结合点,九寨沟力图做到村村有美景,处处皆画卷。

  在距离县城25公里的罗依乡产业园,土壤肥沃且土地耐旱抗旱灾的能力强,玉米、土豆等农作物产量高,素有“九寨粮仓”的美誉。从2013年开始,罗依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优势,按照“农旅结合”的发展思路发展现代生态休闲农业。经过规划和整治,如今的罗依乡产业园区风景如画,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也搞了起来,独特的凹形地貌尤为吸引游客。2017年,旅游业带动全乡群众人均增收1000余元。

  而依托灾后重建重点项目,罗依乡正在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突出“千户古寨”与“乡村避暑”两大特色,培育30-50家风情民宿,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升级旅游产品,创建阿坝州田园综合体试点与阿坝州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打赢脱贫攻坚和灾后重建两场硬仗。

  在灾后重建中,九寨沟县着力构建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走廊、黑河大峡谷生态文化走廊、秦川—白马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廊,九寨国家森林公园生态观光区、大熊猫—金丝猴科考探险旅游区、海子山—罗洲湖休闲康养度假区、白水江流域文化体验区的“三廊四区”旅游发展格局,旅游资源分出层次,做出特色,进一步让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绿色发展理念落地生根。(记者 雷倢)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