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盐边县164个村的农民夜校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

发表时间:2018-05-16 08:47: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5月8日9时过,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果彝族乡岔河村村委会,20多名村民各拿一本知识手册,陆续走进岔河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教室,参加芒果种植技术交流培训课。

  当天,该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挂牌,和村农民夜校、村党员活动室共用教室。芒果种植技术交流培训课是该村“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推出的第一堂课。

  “这段时间,大家都在忙着给芒果套袋、浇水、施肥,但千万要注意病虫害防治,最常见的就是角斑病……”交流培训课开始了,讲课人、岔河村芒果种植大户安和良从角斑病怎么治,讲到肥料怎么选、袋子啥时套,不知不觉就讲了半个多小时。

  讲台下,村民们听得专注,记得认真。

  “安老师,我家种的芒果花开得多大,但怎么都不坐果,啥子原因?”一名村民举手提问。

  安和良回答:“可能有几个原因:遇到倒春寒、肥料不够,或者没授到粉。切记开大花的时候千万不要打药,把蜂子打死了就授不到粉。”

  “打药要注意什么?”“大风把花粉吹走了怎么办?”问题一个接一个,课堂变成了交流会。

  目前,盐边县依托全县164个村的农民夜校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有了农民夜校,为何还要开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彭雪梅说,这样就实现了资源共享,内容互补,“农民夜校一般提前制定了讲课计划,主题鲜明,规模较大。‘新时代农民讲习所’规模相对较小、组织灵活,结合农时授课,授课人就是身边‘土专家’,互动性强。”

  “如果农民夜校晚上上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可以‘补空档’白天上课,进一步满足村民对知识技术的需求。”红果彝族乡党委副书记秦明飞补充说。

  彭雪梅介绍,除了“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盐边县还在城市社区打造“市民讲习所”,在机关单位打造“职工讲习所”,进一步助力“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开展。(四川日报)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讲”与“习”——盐边县创新载体推动农民夜校功能延伸

“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挂牌,村民走进学堂学知识。图片来源;攀枝花日报

  “从2016年底到今年上半年,按照省委组织部的部署和市委组织部的安排,全县164个村的农民夜校已经全部开办,但如何把农民夜校办活、办出特色,真正发挥阵地作用,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经过去年的运行和调研,依托农民夜校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就是今年我们全力推广的一个重要创新举措。”5月3日,盐边县委组织部主要负责人如是对记者说。

  依托农民夜校,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丰富“讲”与“习”的内涵,突出“讲”与“习”的实效,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脱贫攻坚汇聚力量,是盐边县创办“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目的。以这个新载体为着力点,盐边还提出,结合当前火热开展的“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以“笮人讲堂”“党建示范点”等为依托,打造“新时代盐边讲习所”品牌,推动其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建设“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新时代市民讲习所”“新时代职工讲习所”。

  截至5月3日,在盐边县委组织部的力促之下,“盐边县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先后在桐子林镇木撒拉村、益民乡新民村、红格镇昔格达村等农民夜校正式挂牌。

  重“讲”传真经,推动农民夜校真正姓“农”

  农民夜校要真正服务农民,必须传真经,把“讲”作为一以贯之的核心推动力。

  为了让“讲”落实、落地,盐边县依托农民夜校,围绕“怎么讲”“谁来讲”“讲什么”三个问题,加快新时代农民讲习所的建设,使其成为新村建设的设计所、产业发展的智力所、脱贫攻坚的政策所。

  在制度上确立“怎么讲”。结合实际制定了《盐边县“农民夜校”建设方案》,对夜校建设的时间安排、要求等作出具体规定;出台《盐边县“农民夜校”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管理职责、教学管理等方面作出细化要求;制定《盐边县“农民夜校”教育培训大纲(试行)》,对教学内容、教学实施等作出具体指导,并印发县级农民夜校指导课程目录,统一印制农民夜校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标识标牌;成立农民夜校资料归档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明确具体的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建立农民夜校信息反馈、督导及月报制度,掌握收集整理164个农民夜校开展情况,对农民夜校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做好指导、整改;县委督查组对夜校制度建设、培训计划等方面存在问题的16个村进行了全县通报,严格逗硬奖惩。

  从丰富授课人员构成上完成“谁来讲”。把县农牧、林业等涉农部门熟悉政策法规、掌握专业技能、工作经验丰富的专家、业务能手集中起来,组建一批骨干“农师”队伍,建立农民夜校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专家库,同时根据各个乡镇的实际情况,把工作经验丰富的乡镇、村组党员干部、致富能手纳入到专家库,形成专职干部讲政策、涉农专家讲技术、政法干部讲法律、基层干部讲治理、致富能手讲发展、贫困农户讲感恩的大讲堂,让身边人说身边事,用大白话讲大道理,让农民群众听得进、用得上。截至目前,全县有县级“农师”28名、乡村“农师”143名,有专职教师97人、兼职教师548人。

  立足所需,订好“菜单”,推动“讲什么”接地气。每一所农民夜校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课之前,结合产业发展、政策法规、基层治理等实际拟定需求清单,并采取入户调查、微信群征集意见等方式了解村民需求,做好教学计划,列出授课“菜单”供村民选择,真正做到缺什么学什么、需什么教什么。截至目前,全县农民夜校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开展时事政治授课1255学时、脱贫攻坚授课1377学时、技能技术授课1478学时、道德法治授课1022学时、文明新风授课1317学时。

  重“习”兴乡村,加快农家院坝树新风

  “习”的实质是反复学,对所学事物熟悉、熟练,逐渐养成自觉。

  盐边县农民夜校暨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在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立足“三农”、着眼脱贫攻坚,从“习”字入题,引导农民群众强实战、抓实干,“习”字春风吹进了农家小院,吹进了田间地头,村头、院落、山林、田坝、河谷都成了学堂。

  把“习”做到农民群众身边去。开办“网上夜校”,举办微课堂,线上线下互动交流,组建“三会一课”讲堂、芒果讲堂、核桃讲堂、青花椒讲堂、牛羊养殖讲堂等学习交流QQ群、微信群,推送高质量的微党课、微播报;依托“村村响”工程推广“大喇叭”教学,每天早、晚定时播出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让群众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能听得见、学得到;结合群众居住分散的实际,开设“流动课堂”,送课上门,让农民群众真心愿意学、学到真东西。截至目前,全县农民夜校集中教学48830人次,分片分组教学35290人次,上门送学培训20496人次,远程辅学4043人次。

  通过“习”,推动农民群众跟党走、抓“四好”、树新风。突出党建引领夯实基层基础,始终把农民夜校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教育和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市委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勤劳致富、崇德向善、遵纪守法等内容,结合“支部共建、四好同创”活动,组织传统锅庄、拔河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带进村,把好风气好习惯引进村,倡导健康生活、文明生活。

  用活“习”,抓实特色产业技术惠民。以特色产业技术、新技术新设施推广为抓手,定期组织村两委及夜校校长、教师、部分学员到农民群众中去,进行典型经验交流学习,并适时在各村之间组织开展实地观摩,边学习、边练习、边实战,把“流动课堂”、“种植课堂”、“养殖课堂”直接开设到芒果树下、核桃林里、番茄地边、猪圈牛舍旁,将学习融入到劳动生产中,不局限于‘夜’,不局限于“校”,不固定时间、不固定地点,白天上课、农家院坝上课、田间地头上课成为新常态,科学技术惠民的力度不断增强。截至目前,全县各乡镇约10万人参加了培训,科技春风吹进了群众心里。(攀枝花日报)

编辑:编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