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十九大代表风采(二):攻坚克难 让中国技术改变生活
2017-10-18 18:3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罗园)盛世迎盛会,共赴新征程。10月16日下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四川代表团带着全川476万党员和9100多万父老乡亲的嘱托和期待,豪情满怀从成都启程,顺利抵京。在这73名代表中,有25名来自生产和工作一线的党员,他们是全省各条战线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

  在他们当中,有一群“科研狂人”,他们潜心钻研科学技术,用科技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十九大代表•王广金。(图片由四川省国防科工办组宣处提供)

  王广金:核电“科研狂” 从未停止创造奇迹的步伐

  在王广金的右手和右手臂上有两个永久性的疤痕。右手虎口上的疤痕是在2007年的导体绝缘包覆工艺试验中,王广金为避免机轴滚动跌落损伤,下意识用手去挡留下的;右手手臂上的疤痕是在2008年的一次样品制作过程中,王广金为了避免导体碰撞高温设备平台,被高温机台烫伤。这两个疤痕见证着这位年轻的核电“科研狂”从未停止创造奇迹的步伐。

  王广金,今年40岁,2005年从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博士毕业后,作为特殊引进人才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工作,主要从事核电厂关键设备的研制、产业化和工程供货等工作。

  2008年7月,由王广金所在团队负责的“压水堆核电厂电气贯穿件研制”项目,实现了二代改进型核电厂用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打破国外公司的技术垄断,成功破解核电设备国产化难题,在国产化核电设备领域取得了第一个里程碑成果。

  2008年岁末,王广金负责推广的电气贯穿件产品在国内4个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项目招标中击败国外强劲对手,中标3个项目,打响了市场应用第一枪。2010年6月9日,王广金作为技术总师,成功实现国产化核电电气贯穿件的批量生产,并完成红沿河1#核电机组首批供货。2015年,国产化核电电气贯穿件导体组件供货欧洲市场,实现了走出国门。

  2017年3月,核动力院“华龙一号”核电电气贯穿件产品登上四川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名录,标志着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核电厂电气贯穿件产品完美升级。这成为王广金在国产化核电关键设备——电气贯穿件研发及产业发展进程中,创造的第四个奇迹。

  十多年来,王广金先后获得了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四川青年五四奖章、中央企业青年五四奖章、入选中央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授权专利26项、著作权1项、工信部国防科技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核集团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他说:“每当看到自己研制的东西投入工程应用并创造了很大的价值,这份荣誉感无法比拟。”

十九大代表•白树华。(图由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核电石化事业部提供)

  白树华: 焊接“大拿”在技术攻关创新中彰显价值和风采

  2005年夏天,农家小伙儿白树华拖着行李箱,离开了养育自己24年的家乡——甘肃省庆阳市后官寨乡南佐村,来到了四川省德阳市,在中国二重开始了新的人生。“如果学不到一技之长,自己决不回家。”这是他初到中国二重时暗暗表下的决心。

  如今,这个昔日的农家小伙,已经“蝶变”为中国二重一名年轻的高级焊接技师,行业中的“高手”“大拿”。

  十余年间,白树华刻苦钻研,认真学习,从一名普通的电气焊工,一步步成长为高级焊接技师;从一个焊接的“打杂工”,一步步成长为精通钨极氩弧焊、手工电弧焊、自动焊、窄间隙焊等操作技能的焊接能手。他取得了16项压力容器证书、3项ASME证书、20项核电容器焊接资格证,并创造了所焊接的焊缝质量一次性合格率100%的奇迹。

  用身边工友的话来说,“中国二重所有的核电焊接设备,没有白树华驾驭不了的,二重所有的核电焊接产品,没有白树华干不了的。”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白树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随着核电产品订货量增加,根据工作需要,白树华调至铆焊工段核电班,主要负责以国核示范工程CAP1400核电堆芯补水箱为代表的重点核电产品的生产。

  为了能控制好焊接变形,白树华边焊边测量,经常连班作业,有时甚至连续工作14小时,最终掌握了精确的测量数据,为工艺人员制订后续的技术方案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

  白树华还特别善于带领他的团队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不断钻研更加先进的焊接技术技能,并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操作经验无私传授给青年职工,和他们一起在AP1000核电支撑匣焊接件变形控制技术创新、CO2焊枪在核电支撑座焊接中的改进、CAP1400核电堆芯补水箱模拟件支撑座焊接技术攻关等创新、攻关项目中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关,先后获得中国二重生产作业创新三等奖、中国二重专项技术攻关活动一等奖。

  在给父母的电话中,白树华最常说的一句就是:“明年,明年我准回家。”多年来,白树华矢志不渝、无怨无悔、坚毅前行。在弧光闪烁、焊花飞舞的火红生产现场,他默默地奉献着,不竭地创造着,用行动书写着一个共产党员的人生和风采。

十九大代表•翟婉明。(图片来自西南交通大学)

  翟婉明:空铁“土教授” 为中国轨道交通发展贡献大智慧

  2016年11月21日下午,世界首条新能源空中铁路(简称“空铁”)试验线在成都市双流区成功投入运行,这标志着我国成为继德国、日本之后第三个掌握悬挂式单轨交通技术的国家。

  这条空铁有着一个可爱的名字——“熊猫空铁”。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南交通大学首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翟婉明便是这条“熊猫空铁”的总设计师。他带领着他的技术团队在世界上首创采用大功率锂离子电池能量包作为牵引动力源。这项创新不仅降低了空铁的运行成本,也让它更加绿色低碳。

  许多人夸他天才,他总是一笑付之,“我只是比较勤奋,小时候是这样,读大学、工作以后还是这样。我取得的那点成绩,80%都是靠勤奋。”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铁路技术还比较落后,列车运行速度亟待提高。翟婉明在博士课题中,创造性地提出后来名噪业内的“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构想。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精神,翟婉明一头扎进了漫长而充满未知的科学研究旅途。那段时间,除了吃饭、睡觉,他整天都窝在实验室里。终于,凭借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翟婉明成功助推中国轨道交通实现腾飞,连续6次大提速,创造极大经济社会效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他还曾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长江学者成就奖”一等奖。除了科研,他的教学也硕果累累。因教学工作突出,他先后荣获了“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然而,面对这些闪闪发光的教学科研成绩,这位西南交通大学土生土长起来的轨道交通领域专家,总是很低调地谦称自己为“土教授”。

  近几年,翟婉明婉拒了不少社会活动,但对于到学校去开讲座,他从不嫌多。他把讲台“搬到”大学、中学,讲中国高铁的发展、讲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到大学、中学去开讲座,是想把我这样的研究者的经历和精神,传递给下一代,这种启蒙甚至比专业知识本身的传授都更重要。”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