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群众文化建设要自己“造血”
2017-05-25 08:37: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歌舞、武术、小品、花式杂耍……5月15日至17日,在达州举行的第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上,各类文艺节目轮番上演。从2011年起,这一全国农村文艺盛会一直“花落”达州。

  达州是地处川渝陕接合部的革命老区,在文化建设、发展上并不占优势,阵地少、平台少、活动少等问题都是“短板”。如何让文化要素流向农村,让文化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展演活动就成为了这个重要的纽带。

  “达州依托举办展演活动,规划建设了‘演展基地’,新建了巴人文化广场等一批较大规模的城乡群众文化广场和‘魁’字崖新村、洋烈新村等一批乡村大舞台,与全市原有的四级公共文化单位共同构建了‘农村十里文化圈、城镇十分钟文化圈’。”达州市文联书记丁长兴说,有了基础建设,老百姓就有了自己的文化阵地和平台。

  场地是建起来了,怎么让它转动?“巴人文化、红军文化、民俗文化相互交织,是文艺创作取之不竭的宝库。”丁长兴介绍,在文化建设上,达州学会自己“造血”,在此次展演中,《竹儿青妹儿红》《戏娃滚灯》《千古賨韵》等节目都是深耕本地特色文化创造出来的优秀文艺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演,在达州本地的节目中,基层群众占到了整个演职人员的80%以上。但这并非一蹴而就。此前,吃饭、干活、打麻将,曾是农村不少地方单调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何把农民从麻将桌、牌桌上拽下来,让他们拥有健康的文化生活?唯有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丁长兴给记者列举了一连串文化活动:全市开展文艺进农村活动;市书协“送万‘福’进万家”、市剧协“文化暖人心·送戏到基层”、市书协“拍摄最美全家福”、市音协“送教下基层”已经成为常年性的家喻户晓的文艺惠民活动……

  “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能是昙花一现。”丁长兴说,平时的文化活动培养了老百姓的“文艺细胞”,“当展演活动需要他们参与进来的时候,可谓是一呼百应。”(记者 杨琳)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