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独臂乡村教师杜秀兰:坚守大山30年 单手撑起一片天
2017-02-20 08:35:00 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手机

杜秀兰(图由巴州区宣传部提供)

  1985年至2017年,32年。对于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黒潭村小唯一的教师杜秀兰来说,30年,很短;30年,也很长。30多年来,杜秀兰坚守在大山里,用她的一只手撑起了孩子们的一片天。

  清晨,巴中市巴州区梁永镇黒潭村小唯一的教师杜秀兰,卷起空着长长的袖筒,朝着村子里唯一的学校走去……

  黒潭村小位于海拔1600米的望乡台半山腰,连接着本村六个生产队,距离中心校独柏小学10多公里。而通往村小的这条陡峭的绝壁之路当地村民把它叫做“鬼门关”,又叫“望天路”,也不知有多少村民从这条路上跌入山脚成为残疾甚至殒命。

  30年来,杜秀兰踏着崎岖的山路,风雨无阻,走在教育的道路上;30年来,她不光要照顾自己的学生,还要照顾自己的儿子,努力让孩子们走出大山;30年来,她教过的学生近1000人,众多山里娃走出偏远大山,而她仍在坚守。

  杜秀兰出生在毗邻梁永镇的巴州区曾口镇一个普通农民的家中,从小聪明伶俐,灵气可爱,父母视为掌上明珠。为了表达美好的祝愿,父母便给她取名为秀兰,寓为“秀外慧中,淡雅幽兰。”

  6岁残疾 努力念完高中课程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杜秀兰很小的时候便力所能及为父母承担起了一部分家务——割草、喂猪、做饭……1974年,6岁的杜秀兰在屋后的山坡上割草时,不慎从300米高的悬崖摔下,摔断了右手,造成粉碎性骨折。由于当时乡村的医疗条件太差,最终因严重感染,为保全性命,杜秀兰不得不切除了整个右臂。

  当时,本已读二年级习惯了用右手写字的杜秀兰,突然失去了右手,她如同失去了翅膀的一只燕子,停学了。然而,小小年纪的杜秀兰并没有放弃再次走进校园的梦想,她多次偷偷跑到离家不远的学校,在窗户边听老师讲课。为了能用左手写字,她用镰刀、笤帚、树枝、篾条当笔在地上艰苦地训练,一个简单的笔画她都要练习上百次,甚至几百次、千次。父母看着她的钻劲儿,又将她送入了学校。

  重新回到学校的杜秀兰,学习更加用功。她把同伴的嘲笑、异样的目光化为学习的强大动力,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初中、高中,但最终因身体原因无法圆自己的大学梦。

  何去何从?回家那天,杜秀兰来到屋后的山梁上,痛哭涕流。她郁郁寡欢地独坐了一整天,那画面至今仍清晰地烙在当地老人们的记忆里。“当时真的不知道自己该走向何方了,感觉自己就是整个世界的弃儿,没有了依靠。”如今杜秀兰谈起当年的情景时,言语中依旧留存着那时的无助和绝望。

  将“大学梦”留着让学生去实现

  那是一个阳光温懒的午后,杜秀兰仍然沉浸在对未来的迷茫中,她又习惯性地枯坐在屋后山梁裸露的大石上,身后的一块空地上,一群七八岁的“野孩子”正在肆意追逐嬉戏着,一如杜秀兰正有过的当年。

  孩子们的嬉闹打破了山村午后的宁静,惊动了苦闷的杜秀兰,也为她开启了人生中一扇新的大门。“办一所幼儿园!”杜秀兰眼睛忽然一亮,她萌发了自己办幼儿园的想法。“我不能上大学,可一定要帮山村的孩子们圆大学梦。”

  1985年,杜秀兰在黑潭村租借了两间蘑菇房,办起了当时全乡最早的一所幼儿园。1989年,杜秀兰创办的幼儿园纳入独柏中心校统一管理,之后她被学校聘为了代课教师。黑潭村小学顶峰时曾有60多名学生就读,除幼儿园外还开设有一、二年级。杜秀兰虽然只有一只手,却不影响她授课。黑板比较破旧,是一块木板,但在这木板上,她的粉笔字很是工整漂亮。每天,杜秀兰要给孩子们上六节课,语文、数学、音乐、美术……这些课全部都是她一个人。但现在就只有杜秀兰和这四个学生,两个一年级,两个幼儿园。杜秀兰的学生年纪都比较小,很多时候需要言传身教。杜秀兰总是会走到每一个孩子身边,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

  2003年和2008年,杜秀兰分别参加了中师和西华师大的专科函授学习,并取得了毕业证。之后,她又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对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学习,终于在2012年取得了教师资格证,2014年招考成为了一名在编的正式教师。同时也增加了自己的家庭收入,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困难。

  是老师 更像“妈妈”

  因为学校和家之间有半个小时的崎岖山路,为了早点到学校,杜秀兰每天早上5点半就起床了。1998年,杜秀兰的丈夫患上了心脏病,2000年患恶性肿瘤,2001年因病去世。因为大山里的保守思想,杜秀兰一直孤身一人。而儿子在外求学,刚刚毕业,常年也不在家。对杜秀兰来说,把儿子抚养长大相当不容易,儿子能念完大学,全靠助学贷款。

  每天,杜秀兰坚持到离学校千米之外的水井提水烧开水,让孩子们喝到新鲜的开水,早在2000年以前,学校连电都没有,煮饭还要用炉子、捡柴火。由于许多孩子离家太远不能回家吃午饭,她每天中午放学后都要为学生煮饭、做菜。杜秀兰把学校周围的荒地开垦出来,种植了一些蔬菜,也种上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土豆,这些蔬菜都可以在午饭的时候做给孩子们吃。

  每天下午,学生的家长忙完家务,就会来到学校接自己的小孩。有的时候孩子们还没有放学,他们便会坐在教室后面,一起听杜老师上课。杜秀兰教过的学生不少于1000人,她还曾是一个家庭祖孙三代共同的老师。

  很多时候,学生的家长由于家里农活忙不完,很久都不能来学校接学生,杜秀兰就会亲自把孩子送到家里去。山里比较危险,虽然有的孩子家离学校比较近,杜秀兰依然不会让孩子单独回家。她用仅有的左背和左手背过抱过所教的每一个孩子,她的臂弯成为了孩子们最美好而温暖的记忆。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都要教下去。”

  或许,精神的感召力量是无穷的。杜秀兰唯一的儿子高考上线后,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华师范大学的美术系,他说:“我将来也要成为一名像妈妈一样的好老师,延续山村的教育事业!”

  “哪怕只有一个孩子,我都要教下去,我还要等儿子回来接班呢!”杜秀兰的目光是那样坚定,那样深邃。山里娃是大山里的希望,他们也许走出去,也许走回来,而总有一个人一直在大山守望。杜秀兰像幽谷的一株兰花,用常人不可思量的毅力和信念,谱写了一曲大山深处山村女教师的赞歌。(记者 余开洋 龙红梅)

编辑:王静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