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对话现代长诗《长征》作者、诗人龚学敏 那条叫作红军的崭新河流
2016-09-27 08:49: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十月的细雨从战马瘦长的鬃上滑落在/瑞金的红字中央和云石山标语们清瘦的灰色衣衫上/一条叫作红军的崭新河流/在1934年深秋/被声音的子弹击中的天空/伸出新鲜的名字……”

  这几句诗,节选自龚学敏长诗《长征》。龚学敏,1965年出生于四川阿坝,现任《星星诗刊》主编。1995年春天,还在九寨沟当警察的他,沿着中央红军长征路线,独自一人耗时2个多月,从江西瑞金一路追寻到甘肃会宁,并写下了2500行的现代长诗《长征》。

  2005年,这首长诗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今年9月,经过龚学敏本人详细的修订后,进行了再版。从落笔到再版,21年间,龚学敏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有了很大不同,记者与他展开对话,重温当年那段独走长征路的经历,还有一个诗人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跟着红军“一起走”

  “这绝对是我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谈起重走长征路的经历,龚学敏这样说。

  1992年,那时的九寨沟县还叫南坪县,龚学敏在这里的一所学校当数学老师。这年冬天的一个夜晚,龚学敏坐在火炉旁,阅读一本关于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小册子。屋外飘着雪花,龚学敏突然感到,一群战士翻越雪山的情景在他眼前显现,那些急促的呼吸和艰难的步履,让他对长征有了新的感受和认知。

  龚学敏的手边,还有一本《辞海》,《辞海》的最后一页是红军长征路线图。两本书,让他下定了决心——要完整地重走一次长征路,并写一首现代长诗,以诗人的方式记录下那段伟大的历史。

  此前,龚学敏也爱写诗,并屡有作品发表,但几乎都是关于家乡当地的风土人情,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写作一首关于长征这样重大历史题材的诗歌。整个准备耗时3年,其间,龚学敏搜集阅读了几百本关于长征的图书和史料。

  1995年2月,已经从教师成为一名警察的龚学敏出发了。带上家里全部积蓄共3000元,带着中国地图册和红军长征路线图,还有笔和稿纸,他从九寨沟搭车到了成都,从成都到南昌,再从南昌直奔瑞金——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起点。

  从瑞金出发,白天考察、赶路,晚上在宾馆写诗,用这样的“长征”方式,龚学敏花了2个月,从瑞金抵达甘肃会宁,走完了中央红军所走的路线。在红军曾居住过的窑洞里,他默默感受当年红军抵达时的心境。他曾沿着红军的长征路线回到家乡,又随着红军的步伐继续前行。“我感到自己似乎真的跟着红军在一起走。”

  2500行的长征印记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写。龚学敏沿着长征路线前进,《长征》也在不断成型。写作过程非常顺畅,全部都是有感而发,走完长征路,龚学敏共写完了长达2500多行的长诗。

  “中国/八万七千双手为你穿上草鞋打好绑腿扎好了腰带/为你正好了戴有星星标志的八角帽/中国/在月亮钢刀们阴寒的白光中/一座名叫苏维埃的年轻家园/一条叫作红军的河流/出发了……”

  虽然是描写宏大的历史事件,以红军行进路线和重要事件节点为推进线索,但龚学敏并未采取简单的叙事方式,而是采取现代诗歌的手法,使用大量的隐喻、象征、渲染和修饰,用更文学、更抒情的方式进行表达。

  1995年6月,在诗歌写完后,龚学敏却将它放下了。“有一种被掏空的感觉,不知道该如何对待它。”龚学敏说,后来他虽然也摘取了其中的一两段拿出来发表,但一直未对其有大的“动作”。

  2005年,在结束重走长征路10年后,龚学敏决定要将这首长诗全部发表。当年6月,《长征》进行了第一次出版,立即引发大量关注。“用锃亮的铜号、火红的旗帜、险峻的山峰、满天的星辰、皎洁的明月、繁茂的大树、翱翔的雄鹰、奔驰的骏马、密布的枪声……这样五彩缤纷的意象群落,勾勒出一幅体现人类精神、英雄气概、自由理想、向上生命力的史诗画卷。”有评论家如此评论。

  对长征只剩下崇拜

  2016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龚学敏的《长征》则经过了本人多次修订,将推出新的版本。

  修订诗歌,是因为龚学敏对长征和对诗歌都有了更新的理解。在他看来,长征绝不仅仅是一支军队、一个政党的重要历史事件,更是载入人类史册的一个精神象征。“切入那些历史事件,才能体会到顽强、拼搏这些词的真正含义。”龚学敏说,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在物质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红军不仅要克服雪山、草地这样来自自然的挑战,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随时都可能覆没。“长征的胜利,是面临绝境时的人类的绝地逢生。”“总有一天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这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话,曾将年轻的龚学敏感动得泪流满面,也促成他开始写作《长征》。“但现在在我看来,已经永远不会有人写出一部这一惊心动魄的远征的全部史诗了。不过,这句话的意义已不再是一种结论,而是一个诱惑,一个永远都会存在下去的诱惑。”龚学敏说,书写长征的意义已经高于写作本身。“我对长征精神是无法完全理解透的,也无法完全将它写透,对于长征,只剩下一个词,就是崇拜。”龚学敏说。(记者 吴梦琳)

编辑:刘亚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