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直播四川: 成都 | 绵阳 | 德阳 | 自贡 | 攀枝花 | 泸州 | 广元 | 遂宁 | 内江 | 乐山 | 宜宾 | 广安 | 南充 | 达州 | 巴中 | 雅安 | 眉山 | 资阳 | 阿坝自治州 | 甘孜自治州 | 凉山自治州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

涪城区服务群众取实效凝党心聚民心

发表时间:2014-10-13 08:40:00 | 来源:四川日报字体:[][][]   [打印][关闭]

关帝镇字库村党支部召开坝坝会。洪刚 摄。

党员志愿服务队在街头服务。未署名图片由涪城区委宣传部提供

  致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最近,家住涪城区城北街道剑三社区的居民许仲明,看见小区张贴的“五项服务”通知,社区提供“早八晚六”的延时服务。以前,许仲明的上班时间和社区办公时间一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一直没办成。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当日5时下班后,他在下午5点30分匆忙赶到社区“一门式”服务大厅,很快顺利办成了自己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这可不是特事特办。

  涪城区在全区推行延时服务、假日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代办服务……立足于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课题、便民利民“五项服务”与50多万名辖区居民的办事需求,真正实现了“无缝对接”。

  目前,“五项服务”正向绵阳全市推广。

  作为绵阳主城区、老城区,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特点等原因,各种社会热点汇聚、新旧矛盾交织、民生诉求繁杂。为此,涪城区紧紧围绕“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主要突破口,将工作重心下沉到社区、村社基层,以民生需求为指针,让整改成果真正惠及群众。

  开门纳谏 倾听群众所想所思所忧

  “最后一公里”问题之所以难解决,主要是卡在基层上,特别是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思想方法不对路、工作方式不科学、自身素质不适应。如何抓住这个核心,找准问题症结?

  涪城领导干部带头,将“办公桌”搬到田间地头、办事窗口,收集群众意见。涪城区主要领导分片深入涪城区183个村(社区)、30家医院、21个服务窗口及部分学校等联系点调研走访群众,与干部群众座谈,到困难户家里、小巷市场、办事窗口实地感受,并对收集的问题及时进行整理、回复。

  通过主动下沉、扎根基层,涪城区共收集“四风”突出问题1242个,收集群众切身利益问题2019个,收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740个,收集活动开展等其他意见建议381条,进一步明确了群众关切问题。

  民意畅通,也为基层工作带来直接的推动作用。针对杨家镇朵朵树村部分村民反映的“村务公开不及时”问题,杨家镇迅速整改,通过建立短信群发平台的方式,不仅实现了村务透明公开,还成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的新渠道。4月份绵中路改造扩建工程涉及朵朵树村103户。村两委通过综合信息平台发了一条短信。“10天不到的时间,除1户属特殊情况外,其余102户全部完成了青苗及附着物的清偿。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村支部书记何真荣十分感慨。

  建立台账 化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

  收集到的问题和意见,还需要落实和改进,不然就会沦为一纸空文。

  涪城区对收集到的群众反映的各种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类别,建立专门台账86个,制定任务书、时间表,每个问题都落实了整改措施、责任领导、主办单位、整改目标和时限。分别由县级领导牵头,明确责任单位,制定工作措施,确定整改时限,立说立行进行整改落实。

  措施得力,整改效果也立竿见影。目前,86个问题已完成整改26个,其余80%整改任务落实。部分难以在短期内解决的问题,涪城区也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和时间表,赢得群众的认可。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保问题,涪城区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力争用3年时间,全区1.2万名失地农民实现应保尽保,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民生投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机制,确保民生事业投入逐年增加,着力解决群众就业难、就医难、就学难、住房难、出行难等问题。

  社区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前线,也是“最后一公里”问题的集中点。对此,涪城区一方面创新服务理念,转变工作作风,做到“各个岗位都是服务岗位,每个党员都是服务人员”;同时,通过改革工作流程,推出了“便民五项服务”。其中,延时服务、假日服务、预约服务解决了群众在特定时间段办理事务的需求;上门服务、代办服务则方便了出行不便的高龄老人、留守儿童等群众。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点运行,“便民五项服务”去除了社区行政化色彩,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目前,已在全区5个街道、46个城市社区、区级各窗口单位和农村党组织得到全面推广。同时,为提高工作效率、方便群众办事,涪城区还加大对社区工作人员多岗多能培训,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让老百姓办事只进一个门、只找一个人,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

  此外,针对群众反映较多的社会救助问题,涪城区正在筹划建立统一的救助中心,将分散的政策、项目统合起来,“打捆”使用,解决“撒花椒面”的现象,让站在“最后一公里”的群众,感受党的温暖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转变作风用干部的“操心”换群众的“舒心”

  通过一系列举措,涪城区广大党员、干部精神上补了“钙”,“四风”得到有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要确保问题整改不是“一阵风”,最终还需通过建立健全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将服务群众真正落实到每位党员头上,更浸润为每位干部的自觉行为。

  对此,涪城区区委常委班子始终坚持带头示范、以身作则、以上率下,乡镇、街道不断探索新做法,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

  为缩短镇、村之间的联系,石塘镇探索出镇机关全体党员干部每日下村工作制度,要求机关干部每天确保到所联系村(社区)工作半天;或者直接深入到反映问

  题的群众家中、在田间地头了解群众遇到的实际问题,现场答复、现场解决;或者在固定场所为群众提供相关咨询,接待群众来访等各项服务。

  乡镇干部“向下走”;村社干部“提上来”。为方便群众,减少村民在村镇两级来回跑,新皂镇实行村干部全天坐班制,并由坐班人员统一收集申请人报送的有关材料后,按规定程序全程代为办理,并在承诺时限内将办理结果送达申请人,既提高了办事效率,更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为目标,涪城区开展了“凝党心聚民心工程”活动,通过推动基层党组织的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决策议事制度,规范组织生活,增强工作执行力,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使之真正成为服务群众、引领发展、构建和谐的核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转变作风,提升服务效能,构建和谐融洽的党群干群关系,为全力推动涪城全域发展新跨越凝心聚力、营造氛围。”涪城区委书记廖凯说。(张伟 杨曦 祖明远)

图说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