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大型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首演成功 演绎血色浪漫
2021-07-23 16:26: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王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7月22日晚,在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声中,由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创排的大型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在成都新声剧场拉开首演帷幕。

  该剧以抗美援朝战争中十五军入朝作战为历史背景,讲述四川男儿在异国他乡英勇战斗、保家卫国期间,通过一封封“家书”传递亲情,弘扬家国情怀的动人故事。该剧也是继《山高水长》后,四川省曲艺研究院对“曲艺音乐剧”这一综合性舞台艺术的再次探索。

《成都家书》剧照。

《成都家书》剧照。

《成都家书》剧照。

《成都家书》剧照。

  有温度有细节

  在英雄壮举中捕捉平凡故事

  爆炸声、冲锋号声、飞机轰鸣声不绝于耳,通信员邓北风在战斗间隙将积压在后方一个多月的信送到各连各班,一封封家书让众人仿佛回到了飘着回锅肉香,喝着盖碗茶的故乡成都。而其中,已经有十几封信无人认领……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两年零九个月的战争期间,百余万志愿军官兵保家卫国,直面生死,与家人唯一的联系就是通信。四川省曲艺研究院以此为灵感,将四川男儿与故乡的书信来往通过艺术手法呈现在舞台上。

  贯穿整剧的家书,是在长途奔袭的崇山峻岭间写下的情书,是在硝烟弥漫的生死战场上写下的血书,是年迈母亲寄往遥远战场的叮嘱,也是风华正茂的少女写给前线未婚夫的约定……在编剧董玉方看来:“战争中的家书有温度,有细节,有平实的叙述与问候,最能体现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真实情感。而曲艺艺术的特点正是以小见大,以朴素的细节传递动人的力量。”

  在团队采风期间,一名抗美援朝老战士曾坦言:“不要叫我英雄,英雄们都没有回来。”正是这样一句话打动了由知名编剧董玉方、导演杨佳音、作曲家顾磊、副导演毛军豪等组成的主创团队,奠定了本剧“在史诗叙事中挖掘细腻情感,在英雄壮举中捕捉平凡故事,在血色浪漫中塑造生动人物”的创作基调。董玉方介绍,讲述战场与故乡之间的铁骨柔情,表现战争与和平之间的生命追问,歌颂个人与家国之间的崇高精神是《成都家书》的创作初衷。

  同时,《成都家书》在故事性上也力求挖掘人物在生活中的真实心态。剧中,有年轻战士因枪法较劲的情节,也有“丁丁猫儿看樱桃”等玩笑话。“当年参军赴朝的战士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我希望能还原他们在这个年纪该有的状态,塑造舞台表演的多样性。”导演杨佳音认为,无论多么宏大的作品,对于现代观众而言,直击心灵的并不仅是去欣赏沉重,嬉笑怒骂间照样能有打动你内心最深处的地方。

  内容新形式新

  诚意之作献礼建党一百周年

  “万水千山,见字如面……”22日首演当晚,演员们口中不断重复的这句唱词划过剧场,让现场观众立刻感受到抗美援朝战争的残酷与悲壮。

  为体现真实战争的宏大背景,现场音乐还加入了双管编制的交响乐团及歌队助唱,丰富的音乐色彩多层次体现了四川男儿的家国情怀。

  据本剧音乐创作负责人顾磊介绍,在《成都家书》里,虽然不会单独出现某曲艺曲种的表演桥段,但几乎所有音乐都是以扬琴、清音等极具四川曲艺特色的艺术门类为旋律动机进行创作发挥。

  在舞台运用方面,《成都家书》选择从更广阔的时空维度全新演绎这段历史。通过舞台空间的360度旋转交错,现场同一时间展现出了多维度的叙事场景。四川男儿在入朝抗美期间与家人来往的书信内容,如同跨越了时空的阻碍般,实现了朝鲜与成都的两地对话。如此具有蒙太奇演绎方式的空间意境,加上舞美布景的恢弘气势以及LED动态全景音画呈现的一封封“家书”,让观众在极具震撼性的沉浸式体验和感官冲击下,接受到一次红色文化的精神洗礼和思想升华。

  “很震撼也很感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被这样的主旋律作品打动了。”来自成都观众杨芸表示,一直以来,自己对曲艺艺术的印象还停留在金钱板、谐剧等节目上,没想到搬上大舞台后,还能以小见大,表现如此宏大的题材,“十分难得。”

  近年来,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扎根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创作生产出大型谐剧《永不落幕》、曲艺音乐剧《山高水长》、四川清音《绣蜀》、竹板对打《家庭总动员》等一批体现巴蜀气派、四川风格、中国精神的精品力作。

  据四川省曲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曲艺音乐剧《成都家书》,既是献礼建党一百周年的诚意之作,也是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推动曲艺艺术内容创新、融合创新、模式创新、服务创新的探路之举。在结束成都演出后,该剧还将计划前往四川省各地巡演,继续营造庆祝建党百年的浓厚氛围。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