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长时评] 家庭教育法治化要做好“家长教育”
2021-01-22 11:02: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子不教,父之过”,一个家庭就是一所学校。近日,倍受瞩目的家庭教育法草案正式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家庭教育正式纳入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法治化管理轨道。父母该如何做好家庭教育?社会各方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随着未成年人保护需求的提升和家庭教育问题的凸显,家庭教育已不只是“家事”,而是成为全社会关注和参与的“大事”。(1月21日《人民日报》)

  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一体的模式下,家庭教育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作用至关重要。家庭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好家长未必能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但一个失败的家长注定无法对孩子成长带来有效的帮助,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

  事实也是如此,无论是媒体报道的“反向教育”,还是一些特殊群体面临的“成长烦恼”,跟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所处的成长环境不良直接关联。比如,有的家长不注重自身言行,不遵守公序良俗,做人处事不诚实守信而是投机取巧,上行下效,就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和成功观。很多孩子从小就变得圆滑、乖张,做事不按规则出牌等,成为问题多多的“熊孩子”,跟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若把孩子比喻成教育“成果”,那么,孩子是合格乃至优秀,还是存在大量问题,可以通过反向评价家庭教育过程,并直接得到结论。“成果”令人满意,则教育过程就比较科学,反之则家长的教育方式,以及家长在其间扮演的角色,就值得追问。一个家长是否称职,是否合格,有两个重要的考核指标,一是要真正承担起教育的责任,二是要掌握科学而合理的方法,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时下家庭教育的问题,恰恰主要体现在责任缺失和方法不当两个方面。责任缺失主要是家长无视自身道德与法律责任,没有尽到教育管理孩子的义务,而是置之不理,放任自流。自然,也正是因为责任感丧失,本应作为榜样的家长才未顾忌自身言行,对于孩子带来实质性影响,成为产生“问题孩子”的重要诱因。方法不当,则是家长陷入了“不知如何当家长”的本领恐慌,不知如何教育,也就教不好孩子,效率低下,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一份家庭教育现状问卷调查显示,近50%的家长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约80%家长缺乏教育相关知识和经验。在此情况下,家庭教育的现状就难以令人乐观,实际情况也远比想象更糟糕,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且向低龄化发展,既是严重的家庭危机,更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隐患。在此语境下,正如专家所言,随着家庭教育问题开始具有公共问题的性质和特征,必须通过专门立法的方式,来调节家庭教育的外部关系。

  立法为破解当前困境,实现家庭教育法治化创造了条件,在法律的规范下,各方的责任得到明确,尤其是家长作为监护人“干什么”“ 怎么干”“干得如何”的责任得到厘清,其他各方的责任也得到明确的界定。不过,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科学性,如果没有进行系统的训练与能力提升,就很难成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家庭教育的法治化也会面临巨大挑战。

  因而,实行家庭教育的再教育,让每名家长成为懂得如何教育孩子的教育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进行补短。一方面,要给已成为父母的人进行“补课”,另一方面,又要为预备成为父母的人提前“授课”,尽快填补中国家长接受教育和训练很少的缺陷。这就需要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尽快将“家庭教育的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其他民间培训机构也要全面跟进,再加上家长的主动学习与提高,多措并举解决家长们的“本领短板”,家庭教育才会由“家事”升级为“国事”。(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