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教育时评] 让“家长群”回归家校共育初心
2020-11-03 10:44: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近日,江苏一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从视频内容来看,这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视频结尾处,这名家长问道:“教是我教,改是我改,之后还要昧着良心说老师辛苦了,到底谁辛苦?”看到这一幕,大量家长留言,认为替自己说出了不敢说的话,也有人善意提醒这名“胆大包天”的家长:“你是痛快了,你的孩子在学校怎么办?”(11月2日《新快报》)

  成年人的崩溃,往往只在一瞬间,也只需要一个家长群。新闻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家长,只是万千崩溃家长的现实缩影。类似的新闻近年来屡见不鲜:今年国庆前夕,一名孩子的爸爸因经常不回复家长群的消息,在家长会上被老师点名提醒后非常委屈,竟然情绪崩溃、失声痛哭;10月13日,浙江一所学校要求家长自愿参加校园大扫除,一名家长因没看到群通知没有参加,被指责不尊重集体和老师,还被要求面谈……

  每一条类似新闻的背后,都能看到一个崩溃的家长,以及无数濒临崩溃的家长们。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是为了老师与家长能更好地沟通、交流,形成家校共育的局面,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遗憾的是,如今很多家长群完全“变味”,乃至是“变异”了。对一些家长来说,他们在群里各种献殷勤、拍马屁、搞攀比;对一些老师来说,因为在群里具备绝对的话语权,很多时候能推给家长的事情毫不含糊,检查作业、批阅作业、布置打扫校园卫生等劳动……因为担心孩子“被针对”,绝大多数家长都敢怒不敢言。

  一个个家长群,就是一面面镜子,既照出社会与人性的复杂,也照出当前的教育焦虑、教育生态。家长群“变味”的背后,的确有着许多现实成因:一方面,是一些老师、家长并没有找准自己的定位,忘记了家长群的目的与初衷,让现实社会的世俗与庸俗在群里展现;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家长、老师们的教育焦虑,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的现实语境下,“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成为万能的挡箭牌,很多不合理的行为、做法都堂而皇之地上演着。

  变味的家长群,注定不是“存在即合理”的注脚。崩溃的家长以及无数濒临崩溃的家长,需要释放自己的情绪,也需要现实的回应。基于此,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前几天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实施意见》和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教育局曾经出台的《家校网络交流平台“五要五不要”管理规定》备受关注。前者,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打扫教室卫生、点赞转发各类信息;后者,明令防止家校网络交流平台成“拍马屁群”。这样的禁止性规定,直抵问题核心,让不少家长倍感温暖。这些现实举措,确实值得其他地方借鉴。

  让家长群回归家校共育的初心,除了像山西省太原市教育局等那样给家长群“立规矩”“减负担”外,更需要厘清学校与家庭的权责边界、角色分配,让家校双方各得其所、各尽其责。“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焦虑,就是很好的现实警示:构建和谐家校关系、纾解教育焦虑,需要从“变味”的家长群开始做起。(龙敏飞)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