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原创评论] 把老年人从“数字沉迷”中拉出来
2021-11-29 11:14: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长时间刷短视频、大量网购养生用品、彻夜K歌……在学会使用移动互联网,跨越“数字鸿沟”之后,不少老年人陷入了“数字沉迷”,困扰着许多家庭。根据《2020老年人互联网生活报告》,超过10万老人日均在线超10小时。60岁及以上老年用户日均上网时长超1小时,平均一天登录5次APP,高于其他年龄段用户。(11月27日 《工人日报》)

  近年来,政府频频出台适老化政策,消除老年群体“数字鸿沟”有了实质性进展——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比例逐年提升,触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不少子女欣喜于老年人与时俱进,积极融入并适应数字化社会,但同时也忧愁于这一群体沉迷网络,带来眼部病变、神经衰弱等身体机能的负面影响,还容易在庞大的网络世界里日趋封闭、孤僻,被伪科学、极端思潮、网络金融诈骗乘虚而入,无情收割经济利益。

  老年人群体不应成为移动互联网社会中的“孤岛”,但也要看到网络这把“双刃剑”本身存在的两面性。从“数字鸿沟”到“网瘾老人”,如何帮助老年人利用智能生活为自己服务的同时,避免网络沉迷,的确值得人们深思。

  破解老年人“数字沉迷”,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尝试理解是第一步。对于许多独居老人来说,网络成瘾隐含的是孤独、无助和恐惧。老年人退休后,闲暇时间陡然增多,社会身份从决策者变为从属者带来的落差,缺少家庭有效陪伴的空虚感,使他们转向在线寻求精神寄托。而老人频繁转发养生文章,是因为意识到死亡渐近;会掉入投资理财的陷阱,是想让疾病来临时更有保障。对于社会来说,要让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对于家庭来说,要让老年人享受天伦之乐、承欢膝下。只要“有事可干”“有情可依”,刚刚用熟的手机,也不是放不下的。

  防止一些老人过度沉浸于网络,同时避免被一些虚假信息所蛊惑,还要构建更加适老护老的网络环境,引导他们理性适度上网,这既考验相关方面网络治理的决心和能力,也拷问互联网平台“守土有责”的意识。有关部门要敦促各经营主体在适老化改造过程中,除了着眼于界面简洁、操作便捷,还要注重网络信息呈现的质量,对可疑广告、不良信息尽到屏蔽和提醒义务,同时通过开展公益讲座和培训,提高老年人的数字媒体素养,对被动接收的信息注重甄别。平台企业也应担起责任,致力于打造适合老年人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不能一味为了攫取注意力,而在应用程序中加入成瘾性元素。

  问诊“网瘾老人”,让老年人从线上走到线下,还需为他们提供更加多元、富于意义的生活选择,建设城市会客厅、市政公园等开放空间,歌剧院、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对老年群体优惠,以社区为单位组织老年学校、志愿团队,满足他们精神生活的需求,实现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乐”的转变,从而降低对互联网的依赖。

  避免老年人“数字沉迷”,让老年人的“触网”之路走得更稳健,既是落实适老化政策的内在要求,也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题中之意,从硬件到软件,从“小环境”到“大环境”,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孔德淇)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