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原创评论] 有些“薅羊毛”是一种新型节俭主义
2020-09-15 11:13: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实付款1分钱的汤勺,新人红包1块钱入手的柠檬茶,签到领券后2块钱的拖鞋……“薅”完四舍五入约等于不要钱的垃圾袋、坐垫、手机壳、本子,一众买家在豆瓣各“省钱小组”中纷纷跟帖“抄作业”。在一些年轻人眼里,省钱已成为自己的一种习惯。近日,一项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展开的消费习惯调查结果显示,64.61%的大学生都有过“薅羊毛”的经历,甚至因此而感到一种特别的快乐。(9月14日《中国青年报》)

  为省一分钱或几毛钱的菜钱,而与小贩争得面红耳赤,这样的场景在老一辈人身上屡见不鲜,几乎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和节俭文化。同样的蔬菜或肉类,如果此市场比彼市场具有价格优势,很多大爷大妈宁可忍受老寒腿带来的不便,也要多走几条街去采购,遇到超市开张或重要节日打折促销,前来排队的消费者也是人山人海。“抠抠族”想着法子省钱,一直不缺文化基因和传统。

  不过,随着时代进步,奢侈与浪费现象开始露头,在一些领域和地方还表现得非常突出,比如婚丧嫁娶的大操大办,以及餐饮消费环节的铺张浪费,都跟社会风气的转变息息相关。“光盘行动”的形势越严峻,勤俭节约面临的状况就越严重,倡导“新节俭主义”的情况就越紧迫。曾几何时,“不讲价采购”成为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和消费理念,“不问价购物”也成为很多人追求的新时尚。以“抠”为代表的节俭主义被人嗤之以鼻,也被视为不大气和非豪爽的表现,无形中造成了大量隐性的消费浪费,比如“剁手党”们缺乏理智的采购,买了很多实际上并不需要的东西。

  节俭并非就代表着吝啬或一毛不拔,而是“能省则省”的不浪费,属于传统美德而并非人的节操出现了问题。时下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在于,很多人把“薅羊毛”式的节俭与吝啬等同起来,对于“省小钱”的做法未能加以赞赏,在内心上根本瞧不起,不但自己未能想着法子去省钱,反倒对其他人冷嘲热讽,无形中形成了具有很强辐射效应的“圈子文化”。

  节俭既是一种个人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优秀的理财能力。开源节流,用最少的钱实现最优质的采购,压低成本和提高采购的性价比,对个人能力不失为一种综合性考验。在电子商务和网络信息化时代,主动寻找“薅羊毛”的方式购买特价商品,需要个人熟练掌握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能在商家设定的大量复杂套路中,找到省钱的规律和方法,这对消费者来说,也是一种能力的考验与提高。

  上一辈及年龄更大的消费群体,在新型网络购物中已很难发挥“省钱能力”,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才是未来的消费主力,继承和发扬节俭主义也要从他们做起。好在,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消费受众,囿于无固定收入而更加追求自我,更加追求高使用价值的商品,成了掌握高技能和策略的“抠抠族”。以“特价经济”为代表的新节俭主义,能让“俭以养德”的理念与作风得已润化成日常,这是实用主义延续的基础,也是节俭主义得以继承的源动力。

  从调查情况看,64.61%的大学生都有过“薅羊毛”的经历,54.02%的大学生“薅羊毛”省下来的钱被有计划地攒下来或者存下来,45.98%的大学生会继续买其他东西花掉。这是一个很大的参与比例。但反过来看,依然还有极大一部分人没有将省钱视为一种快乐,这意味着,逐渐养成消费自律并成为理性的消费者,之后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唐伟)

  声明:本网原创内容转载请注明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