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成都公布琉璃厂五代至宋元时期瓷窑遗址考古发掘成果
2020-03-12 10:21:00 四川新闻网
分享到手机

  为了巩固防疫成果,同时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居家就能看古蜀文明,听考古故事,3月11日上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向社会公布近期刚发掘完毕的一项重大考古成果——琉璃厂五代至宋元时期瓷窑遗址。

窑址发掘区全景影像

作坊建筑区

  琉璃厂窑,又称“琉璃场窑”“华阳窑”,始烧于五代,延续至明代,历时700余年,是成都平原著名的古瓷窑场之一。

北宋酱釉香炉

  2018年5月至2020年3月,为配合成都市土地储备中心的用地需要,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位于锦江区柳江街道琉璃村6组、包江桥村1组的琉璃厂窑址开展了考古勘探和发掘,该地点东临琉璃路(老成仁公路),西临沙河支流——洗瓦堰河,南临南三环路三段,发掘面积近3000平方米,清理出土窑炉、作坊建筑、水池、水井、挡墙、墓葬、灰坑等,以及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等大量标本。

南宋白釉酱彩玉壶春瓶

  据了解,发掘中获取了丰富的遗物标本,包括瓷器、陶器、建筑材料、窑具四大类。五代至北宋早期瓷器的器形普遍偏大,胎体较厚重,常见碗、盘、盏、盆、炉、盒、四系罐、盘口罐、注壶、穿带瓶、器盖等,釉色品种以青釉、酱釉为主,器表有饰绿、酱色彩绘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支钉间隔;北宋晚期至南宋瓷器的器形普遍较小,胎体变得相对轻薄,器形种类减少,常见碗、盘、盏、碟、瓶、注壶、双系罐等,釉色品种以白釉、青釉、酱釉、黑釉居多,器表有用化妆土、酱彩装饰的做法,碗盘类器物的装烧方式流行使用石英沙堆间隔,其足底流行模印各种几何符号、文字和图案,可能代表了一定的商标、标志和款识意义,反映了当时窑户之间的相互竞争和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元代瓷器的数量和类型都急剧减少,几乎只能见到黑釉碗,制作粗糙,胎体厚重。陶器的数量较少,主要是低温釉陶的俑、动物模型等,均属于丧葬明器。建筑材料有瓦当、滴水、筒瓦等,窑具可辨垫板、垫圈、支钉、支柱、火照等,匣钵极少见。

南宋兽面纹瓦当

  据了解,目前,关于琉璃厂窑的文献史料十分匮乏,北宋《元丰九域志.成都府路》“华阳县”条下提及有“均(垍)窑”,南宋《成都文类》卷五引何麒诗记有“垍窑镇税官”,有学者考证“均(垍)窑”即是琉璃厂窑在两宋时期的称谓。此外,1955年在成都外西瘟祖庙附近清理了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蜀藩太监丁祥墓,据墓志铭载:“(丁祥)至正德初,侍于今上,尤重其能,屡命于琉璃厂董督陶冶”,可知该窑至明代仍在生产,并为蜀藩机构所控制。(记者 熊强 图片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器物图文字符号

五代青釉四系罐

编辑:编辑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