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耗时三年 自贡父女穷究“张飞庙”的文化秘密
2020-05-29 10:33: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自贡桓侯宫正门。受访者供图

  对于不少自贡人来说,桓侯宫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这座地域文化地标或多或少和他们的生活发生着联系,但很多人却对它知之甚少。

  今年4月,自贡国画院院长曹念和女儿曹筝琪娜耗时3年研究的《自贡桓侯宫》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从全国桓侯宫比较研究自贡桓侯宫的文化价值、建筑特征、艺术特点等入手,详尽剖析这一古建筑背后的盐都文化密码。美术史学家、四川省社科院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唐林认为,该书填补了中国桓侯宫学术研究的空白,书中对桓侯宫的灰塑、木雕等的介绍,对研究四川古代美术也颇有价值。

  ● 父女携手研究家乡古建筑

  位于自流井区的桓侯宫临街而建,呈东南向西北中轴布局,充分利用地势落差,在前后高差14.16米中,形成一种建筑视觉上的仰视感。尽管当下正在修缮,但步入其中,占地1300余平方米的古建筑看上去仍然英气勃勃,山门精致的庑殿顶、三重檐、牌楼式砖石结构建筑,两侧如大鸟展翅的弧形风火山墙,赋予它无尽的灵秀。

  曹筝琪娜介绍,桓侯宫现有的建筑形制是由山门、戏楼、钟楼(东厢房)、鼓楼(西厢房)、抱厦、正殿组成的完整四合院,除鼓楼顶层被烧毁外,其余均保存完整。

  去桓侯宫喝茶、会友、赏古玩,对于自贡人来说,早已成为日常。曹念所在的自贡国画院就设在这座古建筑里。长期置身其中,他对这座建筑的好奇也变得愈发浓厚。查阅资料后,他却失落了:这座被自贡人熟知的古建筑,竟然没有系统的资料介绍。

  一直以来,曹念就对地方文史颇为关注。“自贡是我们的故乡,我们有责任对桓侯宫深入研究。”于是,曹念就拉着主攻艺术学的女儿曹筝琪娜,一起投入到该建筑的研究中。耗时3年,《自贡桓侯宫》一书终于完成。

  ● 建筑背后隐藏盐都基因

  张飞死后被追封为“桓侯”。张飞并未到过自贡,为何自贡会有桓侯宫?这座气宇轩昂的古建筑又由谁建成?

  在桓侯宫的东厢房走廊上,一块大柏木板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黑底黄字的《重建桓侯宫碑》,解开这一谜底。史传张飞为屠夫出生。而这座宫庙就是清乾隆年间,自贡屠宰帮会集资修建,一方面纪念张飞的忠肝义胆,一方面祭奉其为行业始祖。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因为战乱,桓侯宫殿宇遭到焚毁;公元1865年,屠宰帮会集资重修,由于屠宰匠为下层小贩,并无太多闲钱,会馆刚刚动工,便因后续资金不足停工;公元1872年,屠宰同行商酌“每宰猪一只,按行规抽钱贰百文”,用这样的方式筹集资金,会馆才继续建成。

  目前全国保存最好的张飞建筑有涿州、阆中、云阳和自贡四处。其中,涿州、阆中、云阳都与张飞本人有直接关系,分别为他的出生地、当郡守的地方和被杀害的地方,因此这些张飞建筑的修建主要用于祭祀英雄。“这四座张飞建筑中只有自贡这处是行业会馆。”曹筝琪娜介绍,自贡桓侯宫的诞生、发展都和盐井文化息息相关。

  历史上,自贡盐业发达。牛成为当时盐场提卤的主要“劳力”。据统计,当时盐场役牛的数量常年维持在3万头左右。这也意味着盐场每年宰杀的老弱牛数量很大,从而催生了屠宰业发展,便亟须有一个管理场所,这座精美的建筑应运而生。除了用于管理,桓侯宫后期的功能几经变化,也被用于庆典、戏剧表演等,但都与平民生活息息相关。

  ● 自贡现存古建筑中最大驼峰

  如果绕着桓侯宫静静走一圈,你会发现山门上遍布灰塑、石雕、跌叠彩成,绚丽非常。屋顶都施以泥塑、灰塑和浅浮雕,并用多色瓷片点缀,晶莹剔透。镂空圆雕中,卷草纹、龙纹在屋脊上成起伏状,使得静态的建筑有了流动的张力感。

  “群仙拱寿”石雕、环天井内壁木雕群、西厢房隔扇和正殿殿前廊道顶驼峰最具特色。其中,又以正殿殿前廊道顶的驼峰尤为惊艳。

  驼峰是古代中国建筑中的一种加固件,一般设置在梁下檩上或枋上,承托上部结构,因形如驼背而得名。该驼峰所在的大殿因为此前的改建,原本敞开式的殿前廊道卷棚天花被后加的平顶天花遮蔽。2016年桓侯宫修缮时,人们才发现平顶天花后竟隐藏着这么多木雕精品。

  在进行近距离测量、拍摄时,曹筝琪娜发现这些驼峰单个长300厘米、高150厘米,体量巨大。驼峰共四组、六面图案均不相同,有卷草纹,也有“龙凤呈祥”图案,且所有驼峰均采用木质的高浮雕装饰。经过对比考证,父女俩认定这是自贡现存古建筑中尺寸最大的驼峰。(记者 边钰)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