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泸州市委宣传部长刘云:以“绣花功夫”塑造城市“文明风骨”
2020-12-08 14:56:00 精神文明报
分享到手机

以“绣花功夫”塑造城市“文明风骨”

——专访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

    中国酒城,醉美泸州。位于四川盆地东南部的泸州,地处长江和沱江交汇处,是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更是一座酿造幸福的城市。

  近年来,泸州市在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为泸州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近日,中共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领导小组副组长刘云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全国文明城市背后的泸州“密码”。

  记者:2017年,泸州成功获得“全国文明城市”这张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名片。今年泸州顺利通过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保留“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泸州发生了哪些变化?

  刘云:城市承载文明,文明滋润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引以为豪的城市名片,任何时候都要倍加珍惜、倍加维护。近年来,我市持之以恒地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将其与城乡基层治理、政务环境建设、法治环境建设、市场环境建设、社会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紧密结合起来,与全市的各项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持续优化硬环境、软环境和人文环境。如今的泸州,城市环境越来越美,城市形象越来越好,营商环境越来越优,市民素质越来越高……这一切,无一不反映出文明城市建设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深刻变化。文明,早已被509万泸州人民镌刻在内心深处。

  记者:文明城市建设是一项覆盖面广、牵涉范围大、关联度高的社会系统工作,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过程中,泸州在制度保障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刘云:文明城市建设涉及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的龙头工程,也是一把手工程。近年来,我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坚持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以确保文明城市建设常态长效。

  首先是强化组织领导。健全“1+10+N”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领导机制,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统筹协调建设工作。同时,完善人文环境、市场环境、生活环境等十大工作推进组,由分管市领导任组长,牵头重点领域建设工作;市级所有部门、三区“一把手”担任第一责任人,负责本系统本辖区具体建设工作。

  其次是强化联创联建。落实“五创联动”,以文明城市建设为龙头,统筹村镇、单位、校园、家庭等细胞创建,全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达76%,文明校园占比达61%;推进包保联创,落实“区域、市级、区级”三级包保,明确110个市级部门、272个区级部门对94个主城区社区的包保工作,实现整体联动,一体推进;实行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现场会、每个月碰头会研究重点问题、部署工作。

  除此之外,我市还强化督办考核,严格执行“考核+督办+问责”机制,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从严追责问责。

  记者:人民群众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主体。泸州是如何通过文明城市建设造福人民群众、改善人居环境,让市民从建设中受到感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的?

  刘云:在开展文明城市建设工作的过程中,我市狠抓惠民服务,将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来抓,着力补齐发展短板,筑牢民生“里子”,撑起城市“面子”,以“绣花功夫”塑造城市“文明风骨”。在提升城市功能方面,2019年以来,实施雨污分流、跨江桥梁、公共文化设施等市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在优化服务环境方面,我市大力推进“0证明城市”创建,全市所有社区(村)党群服务中心和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实行民事代办制度,实现民生服务、智慧服务、群众热线“一网统管”“一网通办”,群众满意率不断提升。在创新基层治理方面,我市首创双报到、双报告、双服务“三双”工作机制,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到联系社区报到,定期报告参与共驻共建情况,单位和社区相互服务,精准对接基层需求、解决基层困难,提升服务基层能力。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方面,我市实现图书借阅“一卡通”全覆盖,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并持续开展“醉美泸州·百姓大舞台”“酒城文化轻骑兵”等文化惠民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人们在文明城市建设中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与此同时,我市狠抓示范提升,深入开展文明养犬、文明交通、环境秩序、集贸市场、小区管理“五大专项提升行动”,实施“五化升级工程”(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文化),升级改造城市老旧小区,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精细管理水平,在提升市民整体素质的同时,让老百姓的生活更有品质,让老百姓收获更多实惠。

  记者: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综合载体,是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站在新的起点上,泸州将如何深化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推动文明城市建设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开创新局面,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刘云:对泸州来说,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既是涵养独特城市魅力之根,更是集聚综合竞争力之核。在新时期,我市将继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始终保持工作毅力和定力,以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为目标,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的发展思想,把利民、为民、惠民要求贯穿文明城市建设全过程,用心用情做好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工作,不断拓宽文明城市建设内涵,提高工作实效,推动城乡环境面貌、社会公共秩序、公共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改善,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将泸州建设成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高品质、更宜居的幸福生活。(记者 漆世平 刘昆)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