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从乡村振兴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2019-04-04 15:12: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编者按:

  2019年四川省委1号文件发布,构建五大机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四川全省掀起了新一轮乡村振兴发展的热潮。精神文明建设将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四川各地是如何做的,又取得了哪些经验和成果?本网将陆续推出相关报道。

让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对话都江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姜娟

  问: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9年四川省委1号文件将乡村振兴放在全省各项工作重要位置。您是如何看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呢?

  姜娟:乡村振兴包括的内容十分宽泛,涉及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精神文明建设在内。而精神文明建设,尤其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精神所在、灵魂所在。我们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因此,我认为乡村发展、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产业发展来作为支撑,也更需要精神文明建设来指引方向,丰富内涵。

  都江堰市农村风貌。图为2018年成都市“三美”示范村——都江堰市蒲阳镇团结社区。(都江堰市文明办供图)

  问:从振兴乡村的角度来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该重点做些什么?

  姜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农村的村容村貌、产业发展、生活水平等方方面面都有所提升,但是农村群众的素质提升还相对不够,还需要花大力气。我的理解是,现在的农村发展、乡村振兴,物质文明建设走在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前面,精神文明建设还急需跟上。从振兴乡村的角度看,我觉得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应该是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2018年,中央启动了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试点工作,在乡镇(社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就是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道德基础来牢牢地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提升精神风貌。我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在将来,会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最有强有力的阵地。这个阵地的建设是我们在振兴乡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应当重点抓好的工作之一。这项工作也是我们都江堰市精神文明建设正在推进的一项主要工作。

  同时,我们长期开展的文明细胞创建,如文明家庭、文明村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农村乡贤的评选,还有各种农村文明新风文化活动,也是在通过广泛树立乡风文明先进典型、道德标杆,为全面提升农村群众精神风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示范引领,增强乡村建设的内生发展动力。

都江堰市柳街镇七里社区大地景观。(都江堰市文明办供图)

农村文明细胞建设。图为都江堰天马镇金陵社区“三美”示范村文明户挂牌。(都江堰市文明办供图)

  问:近年来,都江堰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都做了些什么?取得了怎样的成绩?总结了哪些工作经验呢?

  姜娟:近几年来,都江堰市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实实在在地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和工作经验。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挖掘天府文化,挖掘“李冰治水”文化,坚持以精华灌区修复为抓手,在美丽新村的建设上取得了新突破。“李冰治水”修都江堰,滋养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天府文化的源头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李冰治水”的文化。我们充分挖掘这个流传千年的文化,邀请专家团队编制了“都江堰精华灌区”“川西林盘保护修复”等重点规划。“灌区映像”“天府原乡”等精华灌区(先行启动区)初步建成,完成黄家大院等10个成都市示范林盘修复。将文、体、农、旅、商全面融入精华灌区,推动袁隆平院士农庄、印象初院士“资源昆虫工作站”、周晓东“北稻南移”西南基地等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创新引入了“地球仓”生态旅居、诗乡“七坊”原乡文化等消费场景。“猪圈咖啡”“茶溪谷”获评成都十大优秀农创项目,天府源田园综合体获评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优秀案列,柳街“七里诗乡”成为全国首届农民丰收节分会场之一。

  二是坚持以为民利民惠民为追求,农村民生取得了全面的进展。经过努力,我们都江堰全市21个农村相对贫困社区、1002户3047人实现脱贫;举办了第二届“创响都江堰”创新创业大赛等就业创业活动36场,引导和鼓励退役军人、失地农民、“散乱污”企事业下岗人员就业、创业,全市新增就业7925人;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流浪人员关爱服务体系,强化救济救助和人文关怀,充分让市民感受到都江堰这座城市的关爱和温暖;完成多个城中村、棚户区、老旧院落等改造,实施了多处危旧桥、山、溪、河等隐患整治,完成地质灾害永久性避险搬迁322户849人,实施了137个村卫生室公有化、标准化建设,让农村城市面貌得到提升,基础环境得到改善。深入实施了“品读都江堰”文化品牌建设,完成40个农家(社区)书屋提升改造,扎实开展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攻坚行动,创新“114”社区工作法,完成灌口柳河、柳街金龙等82个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示范社区创标,推出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最美”“最佳”系列评选等,推进了农村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了农村乡风文明新形象。我们推出的社区“众筹食堂”模式也在成都市得到了推广。

群众参与制定村规民约,共建文明乡风。图为柳街镇水月社区村民公约。(都江堰市文明办供图)

农村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都江堰市文明办供图)

  产业发展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文明建设让群众的精神富起来。图为胥家镇发展猕猴桃产业,带动百姓增收致富。(都江堰市文明办供图)

  三是坚持以文明细胞创建为重点,文明乡风培育取得新成效。在移风易俗上,市文明办、市委社治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联合印发《都江堰市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指导意见》,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开展有效的社会监督,切实推进了农村移风易俗。仅仅2018年,我们就新创都江堰市级文明村19个、文明镇(乡)2个、文明单位2家,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占比超过40%;新创成都市级“三美”示范村5个,全市成都市级“三美”示范村达到30个。参加“天府成都最美新乡贤”评选活动,2人获奖,2人提名。2018年推荐上榜“成都好人”8人、“四川好人”3人、“中国好人”1人。我们还专门印发了《都江堰市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推荐评选、通报奖励、礼遇帮扶及日常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建立了从评选进入到日常管理、激励,乃至到道德失范后退出的一整套完善体系。今年年初,我们还承办了2019年首场“四川好人榜”发布仪式,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文明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树立“好人好报、德者有得”的价值导向。

  另外,我们还通过社会治理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更具群众自发性、自觉性和主动性。我们在社会治理上从以前“大政府小治会”的方式转变为“小政府大治会”,让以前强制性、要求性的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变成了现在的政府引领,群众发挥能动性,主动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政府引导、第三方参与,通过送文化、送精神等活动,让群众在切身感受中去改变,提升综合文化素质;也在鼓励、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的同时进行引导,让群众自己来制定符合村社发展实际的、个性化的村规民约,亮出他们的家风家训,从而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问: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又将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做哪些工作呢?

  姜娟:农村精神文明创建非一日之功,文明细胞的建设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的基础,因此,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我们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还是将落脚于文明细胞的创建上,包括文明家风、文明家庭、好儿媳好公婆、文明村镇等评选建设。另外,四川省在乡村振兴示范典型的建设上,乡风文明是其中一项重要建设指标,都江堰全市上下对此非常重视,我们当前工作推进的重点是落实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试点工作上,希望通过这项工作来带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编辑:刘亚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