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对长宁县“移风易俗”的调查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4-13 10:58: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长宁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宜宾市心腹,因“于蜀南最远,蜀每有事而独晏然自保,民族和睦相处,长久安宁”而得县名,全县幅员面积1000.2平方公里,辖5乡13镇269个村30个社区,总人口46万人,2016年GDP118亿元,同比增长8.1%,一般公共财政预算5.6亿元,同比增长13%。长宁县具有生态、资源、区位三大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8.9%,生态优势明显,是国家级卫生县城、园林县城和省级文明县城.县内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十大最美森林”、世界绿色环球21认证的景区-——蜀南竹海,以及七洞沟、蜀南花海两个AAAA级景区和西部竹石林、佛来山等AA级景区;蜀南竹海正在升级打造5A景区,“景城一体”快速推进,“最美县城”加快建设。矿产资源丰富,天然气储量100亿立方米以上,高品位岩盐100亿吨以上,白云石储量200亿吨以上;已建成的宜泸渝高速公路、宜叙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香炉滩长江水运码头已正常运营,成贵高铁将在长宁设站,2020年前后长宁县将融入成都、重庆、贵阳、昆明等大城市一小时经济圈。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建小康和城乡洁净工程的推进,长宁县农村面貌有了极大的改观,先后有87个被评为省级以上新农村、“四好村”、“文明村”、“生态村”;农村经济得到更好的发展,2013年实现了公路硬化村村通,饮水、用电、网络、燃气等基础设施大为改观;惠民利民便民政策措施促进农村发展更加突显,增收渠道更加多样,2016年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一万元,农民生活更加富裕。但是,物质生活的发展与精神文化产品的供给不相匹配,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双富”目标有较大差距,长期以来农民养成的一些陋习及日常生活中沉淀的精神糟粕,在农村、社区部分群体还不同程度存在,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相适应。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加大意识形态工作管控引导,任重道远。

  一、当前农村不良习俗的主要表现

  (一)封建迷信部分存在,“人情”消费占比较大

  当前农村,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居家常住的多为老年人、小孩,普遍由于经济能力弱,文化水不高,科普知识机会少,对各种诈骗、谎言、传销、小道消息、封建迷信等识别能力差,又加之其方法多样方式隐蔽,极具诱惑煽动性,造成烧香拜佛、测期辰、算八字、信风水、讲排场等现象沉渣泛滥。从调查情况来看,一些群众小病拖大病熬,病急乱投医,求助于巫婆神医,有的“巫婆”借此对病人敲诈勒索、“冲喜”敛财,病人家属抱着一种虔诚的心态,不惜一切代价满足“巫婆”的要求,以致延误病情把小病“治”成了大病。一些农户遇事想“占卜”,找算命先生算上一卦,风水先生(当地称为“阴阳”)极为“吃香喝辣”,选宅建房要请,婚丧嫁娶要请,甚至搬家添丁都在请风水先生指点,每次花费少则几十元,多则成佰上仟元。在调查中不难发现,部分村社干部不堪“人情”重负,年收入仅一万多元,而人情往来的费用少则八九千元,多则一二万元。在农村“一条龙”厨师队助推下,刚刚有一定余钱的部分村民,思想上特别看重“面子”观念,什么事都要“庆贺”一下,起码要比邻居像样一点,无形中相互攀比,节节升高;更盼望村社干部参加“扎起”,给他们“露脸增光”,否则,今后村干部工作难开展,特别是今后“选票”难保证。农村重男轻女的思想也相对存在,生了女孩的,想方设法要男孩,造成性别比例失调。山区边缘地方,土葬现象十分普遍,个别地方火化率较低。

  (二)环境卫生仍然较差,住房室内不够整洁

  近年来农村的住房、生产便道、通村公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完善,但环境卫生总体还是欠整洁。房前屋后胡乱堆放,杂草丛生,污水横流、蚊虫飞舞现象较重;尽管房子外观看起来漂亮,但屋内粮食、床铺、衣物、桌凳、厨品、电灯电器、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品杂乱无章,不少灰尘满面,甚至还有农户人畜混居,家禽散养,地面畜粪遍地,臭气刺鼻;尚有部分农户没有饮用安全卫生水,卫生厕所普及率也较低;多数农村无污水处理措施,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生活垃圾没有规范的收集、处理;农民不良生活方式和不良行为较为普遍,生活质量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三)请客吃喝风气较浓,红白喜事相互攀比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平时的婚丧嫁娶、生日、满月、升学就业等红白喜事,都要请客送礼,相当部分还办在酒店里,一般年均8次以上,多的20多次,。从调查情况来看,一般收入人家结婚所办酒宴需15桌左右,前后家都在办,多的达几十桌,彩礼也有高有低。结婚消费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严重不相适应,一般一个农户娶一个儿媳要花费2万元左右,有的高达3---5万元。老人在世时不敬孝,据调查了解,部分农民十分热衷相互宴请,主要集中在每年春节、但逝世时却大办丧事,有的请上道士、乐队在家祭祀3—5天,供来往客人吃住3—5天,花费有的上万元,相当于一户4口人家庭一年所有劳动收入。

  (四)精神文化产品供给不足,打牌赌博时有发生

  据调查了解,农村成年人参与过打牌赌博时有发生,很少参加文体健身、坝坝舞活动,“农家书屋”书刊、广播电视电影内容陈旧,缺乏吸引力,许多年轻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凡聚会就打牌赌博,甚至有极少数人嗜赌成性,根本不关注自己家生活、生产发展。通常采用的赌博方式有“搓麻将、斗地主、玩金花、打大贰、推筒子”等,赌注也有大有小,年长者赌额起码在3--5元左右,年轻者赌额在5--10元左右,个别农民赌资较大,输赢成佰上仟,有的农户因赌博导致家庭矛盾激化,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最终结果妻离子散,家产散尽。

  二、原因浅析

  (一)自身素质的制约,科普水平不高

  在现行农村,真正受到高中以上文化教育的人不足30%,由于素质低的农民较多,他们对伪科学的辨别能力差,对一些不良信息盲目轻信,潜意识上深受封建残留思想的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活观等思想观念,因知识、阅历、信息的局限,不但不能从伪科学的泥潭里摆脱出来,往往越陷越深。因此一些村民虽然物质生活提高了,而精神生活还停留在较为落后的水平,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个人行为都没有养成,致使农村一部分基层群众精神生活状况没有得到根本的提高。

  (二)传统观念的束缚,“人情”跟风见涨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一些农民缺乏正确的人生观、生存观,他们为人耿直豪爽,讲义气、爱面子、重人情,因而遇事相互攀比吃请,大操大办,比排场阔气,我请你送“礼”,你请我还”礼”,“人情“跟风见涨。这不仅对农民的家庭经济发展是一种无形的阻碍,其经济的不良耗费影响家庭正常发展,如养老储备,子女教育、生产投入、医疗支出等,由此对社会的稳定也带来了一定的潜在隐患,个别农户由于相互宴请,酒后情绪失控,互相发生口舌纠纷,有的甚至发生肢体冲突,由此引发的社会矛盾和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很难调节与消除。

  (三)生存状态的影响,生活陋习日渐积累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机械代替手工的劳作越来越多,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一些富余劳动力由于外出工无门,显得无事可做,但也不清理家务,整天东游西逛、喝酒聊天、聚众赌博。也有一些家庭劳动力常年在外打工,家中“空巢老人”“留守妇人”整天走东门串西家,借小赌消磨时光,受“小赌怡情”误导,相互“传染”,导致越落后地方,赌风越演越烈。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如何进一步挖掘劳动力资源,促进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全面推进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

  三、对策建议

  农村开展移风易俗、倡导文明乡风是一个应该引起关注,值得思考的问题。我县高度重视,2017年初专门下发规范性文件,倡导成立“一约四会”(一约即完善村规民约;四会即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开展“八大行动”(核心价值融入、婚丧礼俗整治、文化大院教化、殡葬改革惠民、文明乡风评议、“四好”乡村创建、洁净家园自愿、贫困户“扶志”教育行动),收到较好效果。结合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农村政策宣传和科普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精神“大脑”

  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座谈会、黑板报、山标、岩标及网络平台等一切可以利用手段,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宣传教育,全面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千方百计办好农民夜校,发挥“竹海红帆”党群通网络平台作用,把农民的教育问题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开辟《文明新风》专栏,大力宣传农村文明新风典型,打造农村文明新风的社会环境。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及时效性,做到区分层次,注重效果。坚持做到把农村政策的宣传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农村精神文明宣传同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宣传活动的开展与农村农民可接受程度相结合,长期宣传与重点宣传相结合。从而真正提高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

  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生活观。一是引导农民树立乐观向上、积极的生活态度。充分理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是党的政策引导的结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增强识别和抵御封建迷信及各种伪科学的能力。二是引导农民准确把握党的宗教政策,识别依法信教与封建迷信、非法宗教的不同之处。同时加大对封建迷信活动的打击力度,使一些非法活动在农村无立足之地。三是引导自觉学习科学知识。注重普及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医疗卫生、科学健康和生老病死等方面的知识,努力在农村形成群众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风尚。县“三下乡”活动要进一步纵身推进,把触角延伸到边缘农村,特别是那些长期不脱离自家责任田、很少出门、封建传统思想陋习十分严重的村社,帮助农民识别真伪,崇尚科学。四是引导劳动力资源合理流动,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致富信息,让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事可做,不仅增加他们收入,更开阔他们眼界,丰富精神生活,促进农村经济向前发展。五是引导农民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多参与公益活动,多发展公益事业,减少铺张浪费。六是让农民树立讲文明、爱卫生习惯,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整体形象。

  (二)加强农村精神文化阵地和载体建设,以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占领文化“阵地”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以中心村建设、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千方百计加大对农村精神文明阵地的投入,有条件的村组适度建立一些健身活动场所,给农民健身养身提供便利。我县结合新村建设、“四好村”打造、脱贫攻坚等,每年完善20个村级阵地。二是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培养一支土生土长的农民文艺队伍,让他们活跃在农村,提高农民生活品位,给农村农民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食粮”。同时,以“家庭文化节”为统领,广泛开展“晒家风亮家训”活动,评选“最美长宁人”“最美家庭”“身边好人”等活动。加强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深化“文化大院教化行动”,丰富车车灯、虫虫歌、三句半、快板、诗歌坝坝舞等地方文化内涵,让老百姓一有空就有“精神文化产品”供给。目前,“最美长宁人”已进行三届,已评选28人,用长宁语言、长宁元素、长宁文化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让核心价值观在乡村甚至边远地区入脑入心。三是从抓制度入手,建立健全乡规民约,发放全民倡议书,将开展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纳入目标考核,广泛建立“一约四会”,全面开展“八大行动”。从工作督导来看,文明新风在农村逐步兴起,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四是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树新风的模范作用,把党员干部作为文明新风的传播者、宣传员、战斗员。五是开展树文明新风的“十优十”差的双评活动,组织开展“美德在我家”“孝道红黑榜” “创星评户”等系列活动形式,形成良好的乡风民风。依托学校,制定和完善“八大行动”实施办法,列入学校教育,让学生带文明回家影响家长乃至村民的品行,以活动的深入开展培养一批争创农村文明新风的带头人,促进农村文明新风的蔚然成风。

  (三)加强文明乡风新风工程引领,以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抢占习惯养成“高地”

  一是在农村医疗保险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做到老有所养,同时倡导厚养薄葬,在全社会树立爱老敬老良好氛围。二是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深入推进村民自治制度。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及时丰富和拓展村务公开内容。规范村务公开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听取和处理群众意见,畅通民意,发挥农民主人翁作用。三是积极推行火化制度,倡导农村文明丧葬。各级各部门协调配合,特别是民政部门加强殡葬法规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转变丧葬观念;加强殡葬行业内部管理,规范收费改进服务水平;落实殡葬惠民措施,突出重点推行火化;杜绝城区乱停丧,维护市容整洁卫生;加强丧葬用品市场监管,严禁制造、销售封建迷信用品;着力治理占地土葬,推行节约用地文明丧葬。

  (四)健全完善村容村貌整治长效机制,为乡村洗出一张文明“笑脸”

  以创建文明村镇为载体,结合“清洁家园自愿行动”,组织开展全方位整治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生活环境公益活动,发动群众义务投工、修路,清除污水沟,清理垃圾堆,有效整治农村长期以来脏、乱、差问题。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组建村级环卫队,制定相关管理规定和村卫生公约,实行镇村分段包干的管理责任制,推行居民区门前卫生、绿化和秩序“三包”制度。组织知名乡贤、党员干部,成立农村志愿者队伍,通过学校、妇联、老人协会等组织开展“自扫门前雪”义务劳动,开展“十佳十差”评比,配合乡镇村开展“脏、乱、差”问题综合整治。建立农户轮流保洁制度,适当补贴,逐步实现镇容村貌长效保洁。村民的文明习惯,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养成与提高。(中共长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 陈强)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