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筠连模式 推动城乡文明提升助力脱贫攻坚

发表时间:2017-08-22 09:45:00    来源:四川文明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筠连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着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构建“一堂一站一广告、一会一约一整治、一创一评一共建”工作格局,推动城乡文明进一步提升,促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筠连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总体成效

  筠连县腾达镇春风村曾经是山区石漠化贫困村,逐步探索出一条山区农村“经济自强、精神自信、行动自觉”的科学发展之路,成为贫困地区、资源贫瘠地区脱贫攻坚的典范。近年来,筠连县始终坚持“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发展”的“春风理念”,大力弘扬“春风精神”,学习推广“春风经验”,相继完成“小春风带大春风”“百村春风”“全域春风”等工程,“735”工程(7个阵地、3支队伍、5项活动)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肯定为“筠连模式”并予推广,入选《中国精神文明建设年鉴(2014卷)》,初步绘就一幅“经济发展、村庄漂亮、农民快乐、人人有德”的美丽乡村画卷。

  (一)阵地不断夯实。结合脱贫攻坚,把文化阵地建设作为美丽乡村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硬任务进行考核,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补齐短板,改善基层文化阵地相对薄弱的现状。县委坚持“党建经费20%专项投入精神文明建设”的扶持制度,乡镇安排专项经费确保群众享有“五个一”建设实效。按照“县上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乡乡有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村有农民夜校”的工作思路,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县未成年人心理成长指导中心,实现1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乡村(城市)学校少年宫全覆盖,24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农民夜校全覆盖。仅在美丽乡村建设方面,2014年至2016年财政投资资金总额达12791.42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资金6053万元、市级财政资金706.4万元、县级财政资金2035.69万元、整合资金3996.33万元。

  (二)队伍不断壮大。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组建新乡贤队伍243支,发挥“文乡贤”“德乡贤”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落实“县主管、乡牵头、村落实、民为主”机制,围绕“正乡风、淳民风、兴家风”目标,全县农村和城市社区全面组建红白理事会,专门制定红白事村规民约,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组建文化理事会,实现18个乡镇全覆盖。发挥文化带头人的主导作用,调动村文化骨干和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培育出各类文化能人、民间文化传承人9000余人,组建筠州、槐花、春风等艺术团18个,各类农民演出队伍400余支,鼓励他们走上舞台、走进田间、走入农家,举办乡村广场文艺表演、乡镇文艺调演。发挥文明委、文明办的组织协调作用,鼓励和倡导网络公益扶贫,建成“学雷锋爱心联盟”,总结推广孔雀乡“爱心妈妈1+X”关爱帮扶农村留守儿童经验,扎实开展“暖冬行•爱传递”“互联网+圆梦村小”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

  (三)活动常态开展。出台《筠连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筠连县文明创建活动管理办法》《筠连县公民道德建设管理办法》《关于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的实施意见》。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生活美”创建活动。编制完成文明村镇创建规划,明确提出到2019年实现“全域文明村镇”目标,实现由“全域春风”向“全域文明村镇”迈进。截至目前,全县共创建县级以上文明乡镇10个、创建率56%;县级以上文明村158个、创建率65%,其中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村2个。认真抓好道德模范、美德少年、身边好人等评选,近年涌现出“时代楷模”1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省级道德模范2人、市级道德模范8人、县级道德模范36人、中国好人1人、四川好人11人、省级美德少年1人、市级美德少年15人。每年组织开展花灯、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活动150场次。春风村连续自办5届农民春节联欢会。

  二、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就全县而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广大农民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相比,还面临许多新的挑战,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经过多年的实践,“两手抓两手硬”已经形成共识,但在一些乡镇一些干部那里仍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认为精神文明建设是“软任务”。因此,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的现象,“农村的主要问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引领农民致富奔小康”“农村财力有限,物质条件差,思想工作难做,群众性创建活动难以开展”,等等。具体表现在工作中为:号召多落实少,松一阵紧一阵,做表面文章、追求“雨过地皮湿”“面子上过得去”等等。

  (二)创建主体流失。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由于农村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主体、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了农民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文化认同趋于多样化。许多青壮年农民走出大山、走出乡村,常年在外打工,这样就造成村常住人口发生变化,文明村镇创建的主体缺失。有人形象地称常年驻守在农村的人口为“369”大军,即三八妇女、六一儿童和九九老人等。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的外迁,不仅阻碍了农村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的提高,还使新农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失去了主力军,许多工作难以落到实处。

  (三)新问题不断涌现。随着农村经济生活的不断改善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农民开始出现“小富则安”思想,头脑膨胀,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动力。同时,受社会各种思潮、意识形态的影响,农村一些不良风气出现反弹回潮。通过调研发现,一些乡镇存在巧立名目操办酒席现象,且越演越烈,严重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部分城乡居民“好逸恶劳、吃喝玩乐”的意识呈现滋生势头……这些问题,使得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和淳朴民风遭遇严峻挑战,如果任其发展蔓延,不仅会影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而且会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三、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推动城乡文明提升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春风村既要加快自身发展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也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力脱贫攻坚。筠连县要顺应群众的新期待,不断深化“735”示范工程、全面实施“现代春风”工程,以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规范群众红白喜事办理为重点,着力构建“一堂一站一广告、一会一约一整治、一创一评一共建”工作格局,带动全县“全域文明村镇”创建,推动城乡文明进一步提升,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探索形成在四川甚至整个西部地区具有影响力、示范性和带动性的新的发展模式。

  (一)不断深化“735”示范工程。新时期呼唤新发展、新时代赋予新内涵。春风村要立足“735”工程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办肯定为“筠连模式”并予推广这一实际,不断深化内涵,坚持“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着力“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一是依托农民夜校载体,推动文明新风观念树成。邀请县(镇)农林畜牧专家和本村“田秀才”“土博士”组成春风村农民夜校教师团队,精心编写低碳生活、环境保护、健康卫生、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依法治村等方面的专题讲座材料,坚持每月一次组织村民开展专题讲座。通过农民夜校这个平台,让群众的环境卫生、遵纪守法、诚信道德意识明显提升;开展李子、茶叶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让群众的种植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开展4A级旅游景区打造、乡村旅游培训,为春风旅游创新升级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二是深入依法治村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氛围形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修订《村规民约》,让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结合开展创文明卫生家庭活动,将思想道德、遵纪守法、履行义务、发展经济、科技文化、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环境卫生等内容进行量化考评,完善对村民的“约束机制”。深入推进村务公开,工作规划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守则在村公示栏向村民公开,接受村民监督。通过广播电视、法治宣传栏、专题讲座等各种形式广泛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抓实普法宣传教育,组织村民签订遵纪守法承诺书。三是搭建家训家风平台,推动良好风尚养成。好家风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社会风尚的价值内核。发挥时代楷模示范带动作用,组织文明家庭评选,开展“晒家规家教”“传家风、立家规、树新风”“树清廉家风创最美家庭”等系列活动,全村每户都要有自己的家风家训,统一设计制作成“家训牌”挂在堂屋上方,引导干部群众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以家庭文明带动社会文明的路径更加清晰,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自觉提升素质。

  (二)全面实施“现代春风”工程。春风村必须在现有发展基础上建设“现代春风”,重塑春风发展定位,树立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标杆、打造农村新型治理机制的新典范、探索产村融合联动发展的新模式,努力建设春风村升级版,进而带动贫困地区实现脱贫奔康的创新型突破。一是着力实现乡村生态美,让环境更优。注重品质,开发特色创意产品,提升“春风”品牌价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绿色发展为指引,在李子、花卉、茶园里立体引种中药材和观赏菊,向有限的空间要效益。不断引进企业和人才,在李子协会基础上建立旅游协会、茶叶协会等经济组织,促进乡亲们抱团发展,更好发挥电商平台功效。利用独特的喀斯特田园风光,促进“旅游”+“文化”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家园,努力打造国家4A级景区,推动建设腾达现代农业特色小镇。二是着力实现生活幸福美,让日子更好。注重品位,保持“奋斗精神”,倡导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获得感、幸福感为标准,加快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村域交通更加优化,住房更加漂亮,庭院更加整洁、靓丽。更加重视教育、医疗卫生,大力开展能人培训,每家每户掌握至少一门技术,实现全面就业创业。力争到2020年,全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000元。三是着力实现文明风尚美,让心气更顺。注重品行,坚定同心同向理想信念,传播积极向上向善正能量。“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让“24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深入开展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新乡贤、志愿者作用,整治居民乱办滥办酒席,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广泛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用可学习、可推广、可复制的“春风模式”,带动全县“全域文明村镇”创建,推进城乡文明一体化建设。

  (三)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筠连县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会议精神,大力开展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不良风气工作,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建设,以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喜迎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县委、县政府把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的不良风气作为全县“移风易俗”工作的重点,出台《筠连县进一步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的指导意见(试行)》,对举办酒席实施刚性约束。全县18个乡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镇长、纪委书记、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和村(社区)支部书记为成员的整治乱办滥办酒席不良风气的工作领导小组。各村(社区)支部书记兼任红白理事会会长,组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研究通过《红白理事会章程》、《红白事村规民约》。二是示范带动,躬身践行。县人大常委会举办全县各级人大代表“带头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签字活动,县政协在组织县政协委员、住筠市政协委员以及县政协机关干部职工开展“带头移风易俗培育文明新风”承诺活动,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向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出《反对乱办滥办酒席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倡导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干部职工带头执行相关规定,动员亲朋好友少随礼、简办事、不铺张,做整治城乡居民乱办滥办酒席的先行者,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营造健康文明、勤俭节约的社会风气。三是多措并举,综合施治。通过悬挂标语、张贴公告、发放倡议书、制作宣传栏、出动宣传车、播发电视广告、发送廉政短信、开展警示教育等方式,深入开展治理滥办酒席宣传。设立监督举报电话和电子邮箱,开设网上曝光平台,对违规操办酒席的党员干部予以查处,对违规群众建立负面清单,联合扶贫、民政、公安、工商、食药等部门对其予以教育或处理,同步试点推行歇帮机制,有效遏制城乡滥办酒席势头,形成文明节俭风尚。(筠连县委常委、县文明委副主任、宣传部长 雷敏)

  名词解释

  1. 735工程:“7”即春风文化长廊、农民图书馆、文化活动中心、村史陈列室、农民健身中心、舞台影院、农村信息服务站七个阵地,“3”即春风农民文艺演出、春风志愿服务、春风乡贤三支队伍,“5”即开展最美春风赛、最美春风行、最美春风村、最美春风赞、最美春风人五项活动。

  2. 一堂一站一广告、一会一约一整治、一创一评一共建:即一堂(道德讲堂)一站(学雷锋志愿服务工作站)一广告(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一会(红白理事会)一约(红白事村规民约)一整治(整治居民乱办滥办酒席)、一创(文明村镇、四好村创建)一评(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评选)一共建(城乡共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

  3. 歇帮机制:就是按照一定程序,暂时停止对某贫困户进行帮扶、帮助。在歇帮中,贫困村按照实际情况首先明确“负面清单”,再明确 “歇帮”内容及措施、明确后续管理,最终将贫困户原来的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

编辑:杨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