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讲述千年饮食文化 “食味人间——饮食文化展”开幕
2020-11-30 15:48:00 四川文明网
分享到手机

  四川文明网成都讯(罗园)古代也实行分餐制吗?古代烤肉用什么食器?古代的贵族祭祀宴饮有哪些讲究?11月26日下午,“食味人间——饮食文化展”在四川博物院开幕。从原始烹饪到饮食礼仪,从皇家风范到市井烟火,从宴乐之欢再到诗意人生,展出讲述了一个别样的食味人间。

  118件/套文物亮相 讲述别样人间烟火

  本次展览由四川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了118件/套文物,其中包括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南宫柳”铜鼎 、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黑黄釉风花雪夜玉壶春瓶等特色文物,也有四川博物院馆藏极具四川地方特色的东汉庖厨画像砖、芙蓉花金盏等。

  食物中包含的细碎和温暖,不仅好吃,更多的是承载了一种情感寄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人对饮食有着特殊的热爱与追求。从火的独特运用到炊具的出现,从地域性口味的融合到饮食风尚的流变,饮食文化见证了历史。无论是贵族赖以信奉的祭祀宴饮,亦或是普通大众一日三餐中的平淡馨香,食物承载着时间的流转、人群的聚散变迁,记忆中熟悉的香味记录着真实的烟火人间。

  该展览不仅通过四川博物院与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贵文物资料反映了饮食文化发展,更在展览中增加互动视频装置与声音播放装置,讲述属于大众对于食物的记忆,增加展览的互动性与趣味性,让观众从食器变化中窥见过往的情怀。展览持续到2021年2月28日,春节假期也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展览期间,川博将邀请巴蜀文化学者袁庭栋主讲《漫话四川美食》主题讲座,并开展丰富的社教活动。

  “清河食官”铜染器 较早体现古人分餐制

  在展厅内,除了“南宫柳”铜鼎 、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黑黄釉风花雪夜玉壶春瓶、东汉庖厨画像砖等极具代表的特色文物,还有汉代人用来烤肉的铜烤炉,以及能反映古人分餐制的“清河食官”铜染器。

  “清河食官”铜染器长二十多厘米,高十几厘米,由炉及耳杯两部分组成。炉侧口沿下刻铭文:清河食官,右般(盘)重六斤十两。”炉上承耳杯,杯侧刻铭文:“清河食官,右,重一斤十一两。”

  此次展出主策展人介绍,“清河食官”铜染器是位于今山东、河北一带的西汉时期清河国的食具,也是汉代的一种涮食工具。中国古代称调味品为“染”,食肉时常以酱、盐等调味品为佐料,这些佐料是放在耳杯中的。用濡法制作肉食,在汉代较常见。濡肉包括两个步骤:先把肉煮到可食的程度,相当于现在的白煮肉;然后再蘸调料加味,染杯中盛的就是调味的酱汁。与现代小有不同的是,汉代人习惯用较烫的调料,所以须用染炉不断地给调料加温。汉代出土的青铜染器体量都很小,染杯的容量一般只有250—300毫升,整套染炉全器加起来,高度在10-14厘米之间。染器的设计反映了汉代的一种饮食习俗,即当时的人们是分餐制,宴饮时是一人一炉,随涮随吃,类似现代人使用的小型火锅。

展厅内。

商代文物。

东汉画像砖被誉为是东汉人生活的连环画,记录了汉代人们的衣食住行。这件东汉庖厨画像砖则反应现实中贵族厨房区域的真实场景。

雍正鱼子绿釉菊瓣纹茶壶。

黑黄釉风花雪夜玉壶春瓶。

芙蓉花金盏。

  来自国家博物馆“南宫柳”铜鼎,记录了南宫柳接受了周王任命的掌管王朝军队后勤的官职和颇具象征意味的赏赐。南宫柳的祖先曾经跟随西周王朝第一代天子——武王征服了商朝,并为此立下汗马功劳,名垂史册。

“清河食官”铜染器。

古人烤肉的铜烤炉。

东汉的绿釉陶羊圈。

釉陶供食具是古代专为墓主人烧制的随葬品。

展厅吸引市民打卡。

编辑:张文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