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忠诚卫士”董晓伟:警铃呼唤 我有要守护的人
2021-11-09 15:59: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董晓伟在日常训练中。

董晓伟与战友奔赴火场。本版图片均由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供

北京受奖归来。

  ●他在消防系统一干就是19年,他说:“我们守卫的不仅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有我们身后的亲人。”

  ●他曾经差点与消防事业说“再见”。但自己“开小灶”,却成了“行家里手”

  ●他有一个理解并支持他的妻子,“只要他把工作干好,家里的事不用他操心”

  11月4日,首届全国应急管理系统先进模范和消防忠诚卫士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应急管理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30名“中国消防忠诚卫士”,他们是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训词精神,在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后涌现出的杰出代表。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科科长董晓伟被表彰为“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和全国应急管理系统二级英雄模范,成为四川消防系统唯一一位获得两项荣誉的人。这个周末,记者走进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聆听英雄故事。

  对话主角

  记者:获得“中国消防忠诚卫士”的荣誉,开心吗?

  董晓伟:在建党百年和消防救援队伍改革转制三周年时获得这样的荣誉,我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我们消防救援队伍的重视和关爱,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为消防救援队伍贡献全部力量的信念。

  记者:有没有考虑过退伍转业?还会在消防事业坚守吗?

  董晓伟:会一直坚守下去。我爱消防事业,是消防队伍培养了我。消防是距离死亡很近的职业,我们守卫的不仅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有我们身后的亲人。

  记者:消防是离死亡很近的职业,现在“出任务”还怕不怕?

  董晓伟:还是怕。但是已经习惯了遮天的烟尘,听惯了警铃的呼唤,随时准备为人民群众赴汤蹈火。我们消防员也是一个个平凡的血肉之躯,会被伤痛困扰,会为命运迷茫。但每一次集结,总能让我想起在火焰蓝队旗下许下的誓言;每一次出任务,都能看到沿途的百姓,他们是我们要守护的人。

  做战士19年冲在第一线

  消防队伍里,和董晓伟同年龄段的一线指战员和消防员并不多。

  2002年入伍,董晓伟在消防战线已经干了19年,身边的战友换了一批又一批。“前不久,我们初步统计,董晓伟带过的兵和培养过的指战员,现在还在四川消防系统的,就有100余位。”省消防救援总队政治部主任卿峰说。

  董晓伟总是说,“消防是距离死亡很近的职业,我们守卫的不仅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还有我们身后的亲人。”

  2020年3月30日,西昌经久乡森林突然起火,接到警情后,董晓伟率队“出击”,连续奋战4个昼夜,成功阻击了向城区迅速蔓延的火势。

  “如果不是这4个昼夜的奋战,后果不堪设想。”回想起这段经历,凉山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王伟强依然感到“后背发凉”。

  “董晓伟”们的连续奋战,“守住了”千年古刹光福寺、国内唯一的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州内唯一的本科高校、储存250吨液化气的马道储配站、州内最大的百货仓库、沿线6个加油加气站等22个重点场所的安全,守住了108国道生命线,打赢了西昌森林火灾的“城市保卫战”。

  从业19年,这样的“出击”不在少数。“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晓伟驾驶救援快艇第一时间挺进重灾区,在长达20个小时的连续紧张救援中,成功从废墟中救出被困人员8人,搜寻遗体9具。

  “4·13”西昌过氧乙酸泄漏,他主动请缨,冒着随时可能爆炸的危险,带领6名队员先后深入泄漏区域20多次,成功转移333箱三氯异氰脲酸粉,最终化险为夷。

  “喜欢攻坚战”“总是冲在第一个”“跟着董哥出任务,安心”……凉山支队驾驶员郑从江和董晓伟共事5年,一张口“吐出”一连串评价。

  郑从江第一次跟着董晓伟“出任务”是在2016年西昌某酒店高层建筑火灾救援。“董哥带领‘攻坚组’,顶着烈火,在浓烟弥漫的酒店内,开展5轮地毯式搜救,持续奋战11个小时。”郑从江告诉记者,最终,董晓伟成功救出2名被困人员,疏散55名旅客,楼内人员及参战指战员无一伤亡。

  2017年“8·8”普格泥石流救援,董晓伟又率领“攻坚组”打了一个“漂亮仗”。负重30公斤,冒雨在随时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地带“急行军”3小时,徒步13公里,一分钟都不停歇,持续奋战30个小时救出一名幸存者并搜救出15具遇难者遗体。

  在“5·7”喜德县鲁基乡森林火灾扑救中,他带领指战员迅速赶赴现场开展供水保障,在平均海拔3000余米、坡度50-70度山区间连续奋战5个昼夜,为火场提供了500余吨水源,确保了多片林区和价值上亿元的风电设施的安全。

  带队伍训练严格“开小灶”

  两只胳膊麻木难受,一到室外更是像“虫子咬”。前几日,在北京领奖的日子,受寒冷天气的影响,让他身体备受煎熬。

  难受的源头追溯到2011年的一次遇险。

  那一次,董晓伟差点与消防事业说“再见”。

  “我从昏迷中醒来,发现自己一动不能动,全身上下刀割一样疼痛……”一次任务中,他受伤严重,右手腕到中指骨头碎裂,左上肢需植皮,左侧头皮破裂,全身缝了100多针。

  “从死亡线上回来了,被认定为九级伤残。当时我们都劝他退伍转业到地方工作。”凉山支队的指战员们感慨万千,“没想到董哥硬是挺了过来。”

  出院当天,董晓伟便找到支队领导,表达了想继续留在消防的决心。从办公室出来,董晓伟便一头扎进了训练场。在康复训练期间,肌腱断裂后粘在一起,每天都要医生用劲帮忙掰开,他硬是忍着剧烈疼痛,一直咬牙坚持。

  几个月的康复训练后回到消防站,因为受伤他无法参加集体训练,他便自己开起了“小灶”——用握力器、拉力器每天自己练习,从一个两公斤的哑铃都无力拿起,逐渐恢复。用了两年时间,他不仅追平了自己历史最好的训练成绩,还成了队伍里作战训练业务的“行家里手”。

  在凉山消防,董晓伟喜欢“开小灶”是出了名的。

  无论是早上出操,还是日常战备训练,“只要进了他带的队伍,加练是常事。”凉山消防共有4个中队和17个大队,董晓伟带的队伍已经连续多年拿下“比武”桂冠。“虽然队伍改革转隶,但条令执行不能打折扣,优良传统不能丢掉。”董晓伟说。

  出任务为了别人的一片天

  董晓伟的事迹,在凉山消防支队被大家所熟知。同在消防系统工作的许建庆,对他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欣赏在心间。这个勇敢的汉子,就这样收获了爱情。

  但作为丈夫,董晓伟是“不合格”的。由于董晓伟工作的特殊性,许建庆一个人独自完成婚礼筹备;怀孕期间一个人去产检;临近预产期挺着大肚子回娘家生娃……

  “只要他把工作干好,家里的事情不用他操心,就让他去忙事业吧!”许建庆总是这样和身边的朋友说。

  董晓伟对父亲是愧疚的。2015年后,因工作繁忙,他一直未能回家看望父母,待他时隔5年再次回到家里,父亲已患上了帕金森症,手脚颤抖、行走困难……

  在家里,他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和儿子;但在支队,他却是指战员们口中的“好大哥”。

  这么多年来,只要有战友生病,他都第一时间帮助联系医院;只要有战友孩子上学,他都第一时间帮助协调学校;只要有战友父母来队,他都要陪着吃上一餐饭……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的指战员们私底下都亲切地称呼他“大哥”。

  2020年3月30日,西昌市突发森林大火,火势蔓延迅速,多处重要场所告急。董晓伟第一次对妻子“说了谎”,瞒着妻子主动请缨上了一线。

  “我是经验丰富的老同志,突击队我来带,最危险的仗我来打!”耐不住董晓伟的“软磨硬泡”,指挥部领导将最危急的州一医院马道分院、加油站、木材厂和液化石油气充装站交给了他。

  “奔赴一线的路上,我回头看了一眼我带的战友。差点哭了出来!”董晓伟说,那一刻他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他们都是独生子,自己一定要把他们平安带回去,如果有了险情我断后!”

  很多新队员是第一次“出任务”,看到大火“内心发怵”。其实前几次出任务时,董晓伟也一样。“那你是怎么克服的?”记者问。他思考了几秒钟后说:“刚入伍时,很怕火。有一次出任务,山火很大,我的老班长在战前动员时说了这样一句话,‘身后就是群众和我们的亲人,我们退无可退!’”

  曾经,凉山州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不仅自己主动结对帮扶驻地的3户贫困户,他还带动支队指战员捐款捐物。在他的带动下,支队上下筹措、募集经费帮助村集体建成大棚4个,制定集育苗、种植和销售为一体的帮扶措施,当年即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余元。董晓伟的同事伍成欢说,只要有空闲,他不是到帮扶村修建“为民池”,就是挨家挨户上门更换老旧电线、配置消防器材、义务教授灭火器使用……

  在消防一线已经19年了,董晓伟依旧深爱着坚守着。“消防救援,对你只是一次任务,对群众却是整片天;你不去救,你救不出来,你救慢了,别人的天就塌了!”他说,“这就是我为什么下定决心,要一生坚守这份职业!”

  主角名片

  董晓伟,1983年4月生,中共党员,2002年入伍,现任凉山州消防救援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兼作战训练科科长。入队19年来,先后参加灭火战斗和抢险救援行动4000余次,在各类灾害事故中营救遇险群众200余人。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4次,曾获评2008年公安部“抗震救灾先进个人”、2018年中央文明办“中国好人”、2020年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2021年,董晓伟被授予“中国消防忠诚卫士”光荣称号。(全媒体记者 赵荣昌)

编辑:杨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京ICP备10031449号-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