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文明网 —
未成年人网  |   四川地方文明网站群  |   天府论坛  |   投稿  |  热线电话:028-86980191
12年前,我们是地震灾区受援者 今天,我们是心怀感恩的支援者
2020-02-12 10:02:00 四川日报
分享到手机

来自四川省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医务工作者奋战在武汉战疫一线

  ●“是全国人民的帮助,才有了绵竹的重生,现在是该我们出力的时候了。”

  ●“我给他们讲了很多抗震救灾的故事,传递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对逆境中的患者尤为适用。”

  ●“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

  ●“我要去武汉最前线,因为我是北川籍的医生。”

  “绵竹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2月11日,可容纳6000名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汉汉阳方舱医院正式启用,来自四川绵竹市的首批4人医疗团队大声喊出了鼓劲的口号。

  截至2月11日,我省先后派出6批次919人的医疗队奔赴武汉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在这群最美“逆行者”的队伍中,有一批来自我省“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的医务工作者。他们说:12年前,我们是受援者;今天,我们是深怀感恩的支援者。

  “是全国人民的帮助,才有了绵竹的重生,现在是该我们出力的时候了。”34岁的徐助伟已在绵竹市人民医院工作10年。他说,汶川地震发生后,有太多的军人、医生和志愿者第一时间来到了自己的家乡绵竹市遵道镇开展救援,是太多的陌生人与家乡人民共度患难。

  疫情发生后,徐助伟从大年初一就开始了在医院的值班,同时也向医院提交了支援湖北的请战书,并最终随我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出征武汉。

  “爸爸,你是英雄!”在绵竹临别时,3岁儿子的话让徐助伟感动落泪。

  11113步,这是罗振宇2月11日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4小时病房值班中记录下的行走步数。下班脱下包裹成“粽子”的防护服,这位来自广元市中心医院急诊科的男护士已满身是汗,“值守重症病房,基本不能停脚,比以往在医院8小时值班还累。”

  从1月28日随我省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26岁的罗振宇已在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重症病房值守了半个月。“我们8级地震都扛过来了,武汉一定行,我们一起扛过去!”罗振宇说,在重症病房,对患者的心理关怀也是一剂良药,“我给他们讲了很多抗震救灾的故事,传递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对逆境中的患者尤为适用。”

  “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多次请缨出战武汉一线,24岁的省第四人民医院女护士佘沙给出了自己的理由。

  来自阿坝州汶川县漩口镇的佘沙,亲历了12年前的那场大地震。佘沙说,身为汶川人,自己得到了太多的帮助,“能去前线出一点力,我一定义无反顾。”

  多次请缨后,佘沙终于随我省第三批援助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在四川医疗队驻地酒店,感染控制的重担落在了佘沙的肩头。早上7点半起床,工作到深夜才能休息。酒店的每一个易感区域,佘沙每天都要几次清洁消毒。

  这几天,医疗队驻地申请来了4台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以解决队员们衣物晾晒的难题。每天对洗衣机的多次消毒,又是佘沙主动揽下的新任务。“保护好前线的每一位战友,为他们服好务,也是对武汉的支持。”佘沙说。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经历过太多大灾大难的四川人更能懂得这8个字的分量与担当。

  “我要去武汉最前线,因为我是北川籍的医生。”在我省第六批援助湖北医疗队中,来自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医生张舰是其中一员。他说,自己是从绵阳北川县走出的羌族人,在汶川地震时,家乡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太多帮助,“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更何况我还是北川人,滴水之恩更将以涌泉相报。”(记者 袁敏)

编辑:刘亚宇

扫二维码手机浏览及分享
宣传动态

文明公告
本网策划

四川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蜀ICP 备09014459 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四川文明网版权所有